【題目】為培育含油量高的油菜,研究人員嘗試利用基因工程等技術獲得了轉基因油菜品種;卮饐栴}:
(1)研究人員依據基因的已知序列設計引物,采用PCR技術從陸地棉基因文庫中獲取酶D基因,從擬南芥基因中獲取轉運肽基因,所含限制酶(Cla I、Sac I、Xba I)的酶切位點如圖甲所示。
若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酶處理酶D基因和轉運肽基因后,可得到A端與______________端(填圖中字母)相連的重組基因。
(2)將上述重組基因進一步處理,插入圖乙所示T質粒的T-DNA中,T-DNA上有______________限制酶切位點,構建______________并導入農桿菌中。將獲得的農桿菌接種在含______________的固體平板上培養(yǎng)得到含重組基因的單菌落,再利用液體培養(yǎng)基震蕩培養(yǎng),可以得到用于轉化的侵染液。
(3)剪取油菜的葉片放入侵染液中一段時間,此過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進一步篩選后獲得轉基因油菜細胞,該細胞通過______________技術,可培育成轉基因油菜植株,其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
【答案】ClaⅠ DNA連接 D SacⅠ、XbaⅠ 基因表達載體 四環(huán)素 利用農桿菌將重組基因導入油菜細胞 植物組織培養(yǎng) 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解析】
基因工程技術的基本步驟:
(1)目的基因的獲。悍椒ㄓ袕幕蛭膸熘蝎@取、利用PCR技術擴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驟,基因表達載體包括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和標記基因等;
(3)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根據受體細胞不同,導入的方法也不一樣.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的方法有農桿菌轉化法、基因槍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動物細胞最有效的方法是顯微注射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微生物細胞的方法是感受態(tài)細胞法;
(4)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分子水平上的檢測:①檢測轉基因生物染色體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雜交技術;②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了mRNA--分子雜交技術;③檢測目的基因是否翻譯成蛋白質--抗原-抗體雜交技術。個體水平上的鑒定:抗蟲鑒定、抗病鑒定、活性鑒定等。
2.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大致過程是:在無菌條件下,將植物器官或組織(如芽、莖尖、根尖或花藥)的一部分切下來,放在適當的人工培養(yǎng)基上進行培養(yǎng),這些器官或組織就會進行細胞分裂,形成新的組織。不過這種組織沒有發(fā)生分化,只是一團薄壁細胞,叫做愈傷組織。再適合的光照、溫度和一定的營養(yǎng)物質與激素等條件下,愈傷組織便開始分化,產生出植物的各種器官和組織,進而發(fā)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該過程的原理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1)由圖示的酶D基因和轉運肽基因兩端的限制酶切位點可知,兩種基因兩端都有限制酶ClaⅠ的酶切位點,因此可用ClaⅠ酶和DNA連接酶處理酶D基因和轉運肽基因后,可將酶D基因A端與轉運肽基因的D 端相連的重組基因。
(2)要將上述經過進一步處理重組基因,插入圖乙所示T質粒的T-DNA中,則需要T-DNA上有SacⅠ、XbaⅠ限制酶切位點,經過限制酶和DNA連接酶處理后,獲得目的基因表達載體并將其導入農桿菌中。由于重組質粒中含有抗四環(huán)素的基因,因此可將獲得的農桿菌接種在含四環(huán)素的固體平板上篩選并培養(yǎng)得到含重組基因的單菌落,然后將獲得的目標菌種進行大量培養(yǎng)。
(3)剪取油菜的葉片放入侵染液中一段時間,侵染液中有帶有目的基因的農桿菌,從而實現利用農桿菌將重組基因導入油菜細胞的目的,然后再篩選出成功轉化的油菜細胞,對含有目的基因的油菜細胞利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培育成轉基因油菜植株,利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成功獲得轉基因植株的理論基礎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肌肉細胞可接受來自神經元的神經遞質信號Ach并引起肌肉收縮,但該神經—肌肉突觸易受化學因素影響,如:毒扁豆堿可使突觸間隙中的Ach酯酶(分解遞質的酶)失去活性;肉毒桿菌毒素可阻斷Ach釋放;箭毒可與Ach受體強力結合,卻不能使Na+通道蛋白開放。上述物質中可導致肌肉痙攣的有( )
A.毒扁豆堿和肉毒桿菌毒素
B.肉毒桿菌毒素和箭毒
C.毒扁豆堿和箭毒
D.僅毒扁豆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免疫系統組成及其功能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淋巴細胞也叫免疫細胞,分布在淋巴液和淋巴結中
B. 免疫細胞來源于造血干細胞,可產生免疫活性物質
C. 對癌變肝細胞的清除,體現了免疫系統的防衛(wèi)功能
D. 免疫系統有防衛(wèi)功能,且防衛(wèi)功能越強大越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有絲分裂中染色體的正確分離需要細胞內的監(jiān)控機制來保證,如下圖所示。紡錘體組裝檢驗點依賴SAC蛋白(該機制的重要蛋白質),它監(jiān)控著紡錘絲與著絲粒之間的連接。
(1)細胞增殖具有周期性,分裂間期進行的物質準備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2)圖A細胞處于有絲分裂的_______________期,結構①是_______________。
(3)如圖所示,②表示染色體的_______________,一開始SAC蛋白位于②上,如果②_______________,SAC蛋白會很快失活并脫離②,當所有的SAC蛋白都脫離后,細胞進入圖D所示的時期,APC被激活。
(4)此機制出現異常,經常會導致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改變,請結合已有知識解釋本檢驗機制對有絲分裂正常進行的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一)下圖一是人體內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圖,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數字表示相關生理變化;圖二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對幼苗生長的調節(jié)作用,圖中③~⑤表示不同的植物激素。請據圖回答:
(1)請寫出相關信息分子的名稱:A 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一中①表示增殖分化產生更多的漿細胞或效應T細胞和__________________。
(3)圖二中的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a濃度”較“b濃度”要__________________。
(二)為探究油菜素內酯(BL)對生長素(IAA)生理作用的影響,做了如下實驗:
(5)實驗中:用放射性碳標記的IAA處理主根,檢測油菜素內酯對于生長素運輸的影響,實驗方法及結果如圖所示。標記的生長素在根部的運輸方向為_________(單向/雙向),BL可以_______(促進/抑制)生長素運輸,且對___________(運輸方式)的作用更顯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玉米第4對染色體某位點上有甜質胚乳基因(A、a),第9對染色體某位點上有籽粒的粒色基因(B、b),第9對染色體另一位點上有糯質胚乳基因(D、d),aa 純合時 D不能表達。將紫冠、非糯質、非甜質玉米(AABBDD)與非紫冠、糯質、甜質玉米(aabbdd)雜交得F1。若將F1測交,下列對測交后代的分析錯誤的是( )
A.測交后代可能出現6種性狀
B.分別統計測交后代三對性狀的比例可以驗證基因分離定律
C.甜質胚乳基因與籽粒的粒色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D.測交后代中非糯質非甜質:糯質甜質:非糯質甜質:糯質非甜質=1: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熱帶雨林具有物種豐富、結構復雜、群落空間結構分層明顯等特點;卮鹣铝袉栴}。
(1)熱帶雨林植物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這與環(huán)境因素_________有關;動物也有類似的分層現象,這是因為___________。
(2)由于受到高溫、雨水影響,熱帶雨林經常遭受各種害蟲的危害。如果調查熱帶雨林中蛾類等趨光性害蟲的種群密度,可以積件用_______法。如果研究熱帶雨林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對個體較大,數量有限的物種,常采用_______法進行統計。
(3)葉片的大小、形狀等直接影響群落的結構與功能。生態(tài)學家構建的葉片大小與光照、水分的關系模型如圖所示。請根據該圖
①熱帶雨林草本層的闊葉草本葉片大小與圖中的第_________號相似,理由是____________。
②調查發(fā)現,熱帶旱生林的植物葉片較小,類似圖中的3號,理由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2019年11月24日爆發(fā)的澳大利亞東南部地區(qū)林火,使1000多只考拉葬身火海?祭瓕W名樹袋熊,是澳大利亞的國寶,也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物,屬于食葉動物,以桉樹葉為食,每天能吃掉許多的桉樹葉?祭郧闇伛Z,行動遲緩,每日需睡眠17~20小時,以消化有毒物質。下圖為考拉種群相關曲線,說法正確的是( )
A.對考拉種群密度進行調查,最好采用標志重捕法
B.考拉在生態(tài)系統中的成分是消費者,處于第三營養(yǎng)級
C.若該曲線表示死亡率與出生率之差隨時間的變化,則考拉的種群密度在b時最大
D.若曲線表示種群的增長速率,則考拉種群數量在b~c時期處于上升階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濕地生活著多種生物,其中部分生物與人之間的食物關系如圖,各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不斷進行著碳循環(huán),圖中箭頭表示生理過程;卮鹣铝袉栴}:
(1)圖中的A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含碳物質的來源有_____________(填序號)。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生物的光合作用
③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④化石燃料的燃燒
(2)圖中B所利用的能量來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部分能量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過增加藻類的數量,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提高藻類與捕食者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以增加魚的產量。
(4)在食物網中,若人的食物有1/4來自魚和蝦且來自兩者的比例相等,其他來自該食物網之外的植物,若人增重1kg,至少需要消耗藻類_____________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