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一棵桃樹的結構層次為()
A. 細胞→器官→組織→系統(tǒng)→個體 B.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
C. 細胞→組織→器官→個體 D. 細胞→器官→系統(tǒng)→個體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用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來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長頸鹿經常努力伸長脖子去吃樹上的葉子,脖子和前肢逐漸變長
B. 樺尺蠖工業(yè)黑化現象是因為它們受到煤油煙污染被熏黑的
C. 北極熊為了適應冰天雪地的環(huán)境,產生了定向的白色變異
D. 野兔的保護色和鷹銳利的目光,是它們相互選擇的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種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點的同種生物的一群個體。種群中的個體通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傳遞給后代。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B. 種群是由個體組成,是通過個體的進化而進化的
C. 種群必須通過地理隔離才能達到生殖隔離
D. 只有新物種形成時,種群的基因頻率才會發(fā)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實驗中酒精的作用,敘述錯誤的是
A. 鑒定脂肪實驗中,使用酒精是為了改變細胞膜的透性
B. 光合色素提取實驗過程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色素
C. DNA的粗提取過程中,冷酒精的作用是析出DNA
D. 微生物實驗室培養(yǎng)中,常用酒精對操作者雙手消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科學家通過對綠色植物轉換CO2的研究得知:①在一定濃度范圍內,綠色植物對外界CO2的轉換為定值(轉換率=);②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來自于外界吸收與自身呼吸作用產生。已測得呼吸作用釋放CO2為0.6umol/h,現用紅外測量儀在恒溫不同光照下測得如下的數據,實際光合量用葡萄糖表示。
外界CO2濃度(umol/h) 實際光合量(umol/h) | 1.2 | 2.4 | 3.6 | 4.8 | |
光照強度(LX) | 1K | 0.1 | 0.1 | 0.1 | 0.1 |
2K | 0.27 | 0.44 | 0.61 | 0.78 |
(1)從表中數據對比可知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有 。
(2)當光照強度為1Klx時,實際光合量都為0.1umol。原因是 。
(3)當光照強度為2Klx時,實際光合量0.27umol/h,植物從外界吸收CO2量為 ,植物對外界CO2轉換率為 。設外界CO2濃度為5.4umol/h,則該條件下綠色植物的實際光合量為 umol/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從動物體內剝離出的兩個反射弧結構模式圖,其中圖1中甲表示神經中樞。乙丙未知。神經A、B上的1、2、3、4為4個實驗位點。圖2為一個蟾蜍屈肌反射實驗裝置的結構模式圖
(1)假設圖1中反射弧的效應器為運動神經末梢及其連接的肌肉。若要探究神經A是傳出神經還是傳入神經,先用剪刀在神經A的1、2之間之間將其剪斷,再用電刺激儀刺激神經A上的實驗點1,若 ,則神經A為傳出神經。
(2)假設圖1反射弧的效應器為腎上腺,其分泌的 與甲狀腺激素具有 作用,寒冷時兩種激素分泌增加,代謝增強, 增加,這屬于神經—體液調節(jié)。
(3)圖2中,刺激A點,該處的膜電位變化為 ,動作電位沿著神經纖維傳導時,神經纖維細胞膜內側局部電流的方向與動作電位傳導方向 (相同、相反)。
(4)已知藥物X能阻斷蟾蜍的屈肌反射活動,肌肉不能發(fā)生收縮,但不知是阻斷神經纖維上的興奮傳導,還是阻斷神經元之間的興奮傳遞,或是兩者都能阻斷,F有一個如上圖所示的屈肌反射實驗裝置,請利用該實驗裝置從A、B、C、D、E中選擇四個位點作為實驗位點進行探究。(在實驗位點可以進行藥物處理或電刺激。假設藥物X在實驗位點起作用后,其作用效果在實驗過程中都不能消除。)
實驗步驟:
①將藥物X放于D點,再刺激 點;觀察記錄肌肉收縮情況
②將藥物X放于 點,再刺激C點;觀察記錄肌肉收縮情況
實驗結果預測及相應結論:
若 ,說明藥物X是阻斷神經元之間的興奮傳遞
若 ,說明藥物X是阻斷神經纖維上的興奮傳導
若①處理后肌肉不收縮,②處理后肌肉也不收縮,說明藥物X是兩者都能阻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科學家研究小麥20℃時光合作用強度與光照強度的關系,得到如圖所示曲線,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隨著環(huán)境溫度的升高,cd段位置不斷上移
B.a點的葉肉細胞產生ATP的細胞器只有線粒體
C.其他條件適宜,當植物缺Mg時,b點將向右移動
D.外界條件均適宜時,c點之后小麥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可能與葉綠體中酶的數量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蛋白質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基因多樣性是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根本原因
B. 從本質上說,抗體都是蛋白質
C. 蛋白質結構的多樣性與氨基酸的連接方式無關
D. 細胞間的信息交流均以蛋白質作為信息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小麥的穗發(fā)芽影響其產量和品質。某地引種的紅粒小麥的穗發(fā)芽率明顯低于當地白粒小麥。為探究淀粉酶活性與穗發(fā)芽率的關系,進行了如下實驗。
(1)取穗發(fā)芽時間相同、質量相等的紅、白粒小麥種子,分別加蒸餾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適宜條件下進行實驗。實驗分組、步驟及結果如下:
分組 步驟 | 紅粒管 | 白粒管 | 對照管 | |
① | 加樣 | 0.5 mL提取液 | 0.5 mL提取液 | C |
② | 加緩沖液/mL | 1 | 1 | 1 |
③ | 加淀粉溶液/mL | 1 | 1 | 1 |
④ | 37℃保溫適當時間,終止酶促反應,冷卻至常溫,加適量碘液顯色 | |||
顯色結果 | +++ | + | +++++ |
注:“+”數目越多表示藍色越深
步驟①中加入的C是________,步驟2中加緩沖液的目的是________。顯色結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較低的品種是________;據此推測:淀粉酶活性越低,穗發(fā)芽率越________。若步驟③中的淀粉溶液濃度適當減小,為保持顯色結果不變,則保溫時間應________。
(2)小麥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為進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發(fā)芽率差異中的作用,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X處理的作用是使______________。若Ⅰ 中兩管顯色結果無明顯差異,且Ⅱ 中的顯色結果為紅粒管顏色顯著______________白粒管(填“深于”或“淺于”),則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這兩處小麥穗發(fā)芽率差異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