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1表示細胞周期,圖中箭頭長度表示各時期所占比例;圖2表示基因型為Aabb的某動物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變化的相關模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1的Ⅱ時期,需要的酶主要有__________。圖2中,處于圖1中Ⅳ期的有__________

(2)1__________期染色體呈高度螺旋化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的生物學意義在于__________。

(3)2中細胞B處于__________期,若圖中D細胞中同時出現(xiàn)基因Aa,則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產(chǎn)生D細胞的精原細胞所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可能為__________(填序號)。

Abab11 Abab13

Aab111 Abab31

【答案】DNA聚合酶、解旋酶 AC 有利于染色體移動并分配到子細胞中去 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 發(fā)生了基因突變或交叉互換 ①②④

【解析】

1、有絲分裂各期的特點如下(以植物細胞為例)

間期:分為G1,S,G2,主要進行DNA復制和相關蛋白質合成,核膜核仁逐漸消失。

前期:核內的染色質凝縮成染色體,核仁解體徹底消失,核膜破裂以及紡錘體開始形成。

中期:中期是染色體排列到赤道板上,紡錘體完全形成時期。

后期:后期是各個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分開,在紡錘絲的牽引下,分別由赤道移向細胞兩極的時期。

末期:為形成二子核和胞質分裂的時期。染色體分解,核仁、核膜出現(xiàn),赤道板位置形成細胞板,將來形成新的細胞壁。赤道板上堆積的紡錘絲,稱為成膜體。

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相似,不同的是動物細胞是有中心體發(fā)出星射線形成紡錘體,植物細胞是從兩級直接發(fā)出紡錘絲。有絲分裂末期動物細胞細胞膜向內凹陷,形成兩個子細胞,植物細胞是在赤道板(虛擬想象)位置形成細胞板,將細胞分成兩個子細胞。

2、精原細胞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連續(xù)進行了兩次分裂:

第一次分裂四分體分離,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

第二次分裂兩條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染色體數(shù)目不變。

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細胞中的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叫聯(lián)會。所謂的同源染色體,指減數(shù)分裂時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聯(lián)會后,染色體進一步螺旋化變粗,逐漸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見每個染色體都含有兩個姐妹染色單體,由一個著絲點相連,每對同源染色體則含有四個姐妹染色單體,叫四分體。

在細胞分裂的同時,細胞內的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離,結果一個初級精母細胞便分裂成兩個次級精母細胞,而此時細胞內的染色體數(shù)目也減少了一半,細胞內不再存在同源染色體。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結束。

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是從次級精母細胞開始的,細胞未經(jīng)染色體的復制,直接進入第二次分裂。在細胞第二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和前面所學的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非常相似,細胞內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這一位置后,接著進行分裂,于是兩條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分別移向細胞兩極。與此同時,細胞分裂,結果生成了精子細胞。精子細胞經(jīng)過變形后成為精子,兩個次級精母細胞最后生成了四個精子,減數(shù)分裂結束。

(1)1的Ⅱ時期是處于細胞分裂間期的S期,此時期正在進行DNA復制,需要的酶主要有DNA聚合酶、解旋酶。圖1中Ⅳ期為細胞有絲分裂的分裂期,包括有絲分裂前、中、后、末期,圖2中,處于圖1中Ⅳ期的有后期A和中期C。

(2)1中Ⅳ期也就是細胞分裂期染色體呈高度螺旋化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的生物學意義在于有利于染色體移動并平均分配到子細胞中去。

(3)2中細胞B中同源染色體分裂,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說明它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若圖中D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在一般情況下兩條染色體上應該出現(xiàn)的是相同的基因,若圖中同時出現(xiàn)基因A、a,則可能的原因是發(fā)生了基因突變或交叉互換;圖2表示基因型為Aabb的某動物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變化的相關模式圖,其精原細胞產(chǎn)生D細胞,若姐妹染色單體發(fā)生了交叉互換,所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bab11;若A基因發(fā)生基因突變產(chǎn)生a基因,所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bab13;若a基因發(fā)生基因突變產(chǎn)生A基因,所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bab31;故選①②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人體內的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Ⅰ、Ⅱ、Ⅲ、Ⅳ表示直接與內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器官或系統(tǒng),①②是有關的生理過程。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內環(huán)境通過Ⅰ與外界環(huán)境交換氣體必須通過肺泡壁和毛細血主管壁

B.②是指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C.Ⅳ是指皮膚,能把一部分代謝廢物排出體外

D.①過程中,氨基酸被小腸上皮細胞吸收的方式是協(xié)助擴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質膜結構模型如圖所示,①~⑤表示組成質膜的物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為磷脂分子,其分子結構與甘油三酯的結構相似

B.②可參與所有細胞膜的構成

C.③和④在質膜的兩側均有分布

D.若⑤具有轉運功能,則其轉運物質過程中一定消耗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受體介導的胞吞作用主要用于攝取特殊大分子物質,其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網(wǎng)格蛋白參與細胞膜的內陷運動B.該過程需要細胞識別,不消耗能量

C.囊泡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D.該過程體現(xiàn)了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兩種細胞中主要遺傳信息的表達過程,據(jù)圖分析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圖甲細胞的轉錄和翻譯同時發(fā)生

B.圖乙細胞中每個核糖體合成的多肽鏈都相同

C.兩種細胞中的遺傳信息從DNA傳遞給了蛋白質

D.圖乙細胞中轉錄過程所需原料和酶均在細胞核內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簡要概括了真核細胞中基因指導蛋白質合成過程中相關物質的關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圖中①表示基因,主要位于染色體上

B. 圖中②表示轉錄,該過程中堿基配對方式與DNA復制過程中有所不同

C. 圖中③表示翻譯,該過程離不開④

D. 圖中④上的密碼子決定其攜帶的氨基酸的種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螺旋蛆蠅是家畜的毀滅性寄生物種。在實驗室里對兩組數(shù)量相同的螺旋蛆蠅進行不同的處理:一組使用殺蟲劑;另一組使用電離輻射,促使雄性不育。實驗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

1)圖中屬于電離輻射對害蟲處理的曲線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曲線的處理可使群體中的個體在短期內迅速減少,但從處理后的第三代開始個體數(shù)量逐漸回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用電離輻射使雄性不育,該處理方法在遺傳學上稱為________,這種方法改變了種群的性別比例。

4)依據(jù)結果,你認為哪種方法更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種方法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兩點)

5)以上實驗可以體現(xiàn)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中的哪些觀點?_____________(至少答兩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青蒿素是最有效的抗瘧疾藥物成分,但野生黃花蒿青蒿素產(chǎn)量低。為緩解青蒿素供應不足的狀況,科學家將tms基因和tmr基因導入黃花蒿的愈傷組織從而獲得了黃花蒿的冠癭組織,改造過程用到的部分結構如圖。

1)科學家利用農(nóng)桿菌轉化黃花蒿愈傷組織細跑的過程中,需添加酚類化合物,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中結構P、T是基因成功轉錄的保證,其中結構P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基因表達載體的組成上分析圖中還缺少標記基因,標記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獲得轉基因的冠癭組織過程中,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常使用兩種能產(chǎn)生不同黏性末端的限制酶對目的基因的兩端和載體分別進行切割,這樣做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與愈傷組織相比,冠癭組織的生長速度更快,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利用玉米植株A(基因型為AaBb)的花粉培育植株B和植株C的實驗流程圖。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植株B的基因型為AAbb的概率為1/4

B.獲得植株B的原理是基因突變

C.植株C是單倍體,所結玉米籽粒小

D.植株B的體細胞中最多含2個染色體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