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探究藥物X對糖尿病腦病的治療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實驗:
(1)糖尿病是由于___________分泌不足等原因引起的代謝紊亂綜合征,長期高血糖會引起某些大腦神經元損傷,這些神經元釋放的乙酰膽堿是一種興奮性的___________,其釋放量減少會導致大腦認知功能下降,出現(xiàn)糖尿病腦病。
(2)研究者將若干只生長狀況相同的大鼠均分為6組,其中1組大鼠作為空白對照組,2~6組大鼠用特定藥物處理。一段時間后,分別給6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鹽水、不同濃度的藥物X和藥物D(用于糖尿病腦病治療的常規(guī)藥物),21天后檢測1~5組大鼠的血糖和體重,結果如下表。
組別 | 注射的物質(1次/日) | 體重平均值(g) | 血糖濃度平均值(mg/dL) |
1 | 等量生理鹽水 | 331.25 | 119.25 |
2 | 等量生理鹽水 | 116.25 | 589.15 |
3 | 0.014mg·kg-1藥物X | 236.36 | 299.12 |
4 | 0.07mg·kg-1藥物X | 259.43 | 265.60 |
5 | 0.35mg·kg-1藥物X | 269.36 | 231.25 |
①實驗中2~6組大鼠用特定藥物處理的目的是獲得______大鼠。
②第3~5組結果說明,藥物X能夠使大鼠______和______的現(xiàn)象得到明顯緩解,且隨藥物X濃度升高作用效果增強。
(3)研究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糖尿病腦病的大鼠學習記憶能力下降,乙酰膽堿酯酶是學習記憶功能調節(jié)的關鍵酶。為進一步研究藥物X的治療效果,研究者檢測上述1~6組大鼠大腦神經組織中乙酰膽堿酯酶的活性,結果見下圖。
①乙酰膽堿在乙酰膽堿酯酶催化下產生膽堿和乙酸,顯色劑可與膽堿反應,使膽堿顯色。研究者將1~6組顯色結果與標準顯色結果相比較,檢測單位時間內膽堿生成量,從而計算得到______。
②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斷,藥物X可能作為治療糖尿病腦病的新型藥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科研人員以大鼠神經元為材料,研究細胞外ATP對突觸傳遞的作用。
(1)在突觸前神經元上給予一個電刺激時,產生_________傳至突觸小體,引起神經遞質釋放,遞質與突觸后膜上的_________結合,引起突觸后膜的電位變化。
(2)Glu是大鼠神經元的一種神經遞質,科研人員分別用Glu受體抑制劑、ATP處理離體培養(yǎng)的大鼠神經元,檢測突觸后膜電位變化,結果如圖1所示。實驗結果表明,ATP對突觸傳遞產生_________。
(3)科研人員用Glu和Glu+ATP分別處理突觸后神經元,檢測發(fā)現(xiàn)兩組突觸后神經元的電位變化無差異。由此推測ATP對突觸_________(結構)沒有直接的作用。
(4)科研人員給予突觸前神經元細胞一個電刺激時,能夠引起細胞膜上Ca2+通道的開放,Ca2+流入細胞,使_________與_________融合,遞質釋放。由圖2所示實驗結果分析,ATP能夠____________。
(5)綜合上述結果推測,ATP對神經元之間信號傳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右圖為甲狀腺分泌的分級調節(jié)示意圖,如果甲乙丙代表不同器官,①②代表激素,則正確的是
A.①通過神經纖維運輸,②通過血液運輸
B.③④過程為正反饋,即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也促進①②的分泌
C.甲為下丘腦,乙為垂體,丙代表甲狀腺
D.下丘腦的活動與神經調節(jié)完全無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在離體實驗條件下神經纖維的動作電位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ab段主要是Na+內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主要是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e段主要是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ef段主要是K+內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是關于人體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調節(jié)的示意圖,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 甲、乙表示體液調節(jié)和免疫調節(jié)
B. 三種調節(jié)方式中,神經調節(jié)占主導
C. 丙、丁可以表示溫度和酸堿度
D. 內環(huán)境的理化性質不可以變化,否則就不能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人小腸絨毛上皮細胞膜上存在著主動轉運葡萄糖的載體蛋白SCLT1和被動轉運葡萄糖的載體蛋白GLUT2,骨骼肌細胞膜上含有被動轉運葡萄糖的載體蛋白GLUT-4。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在不同葡萄糖濃度下的運輸速率如圖所示。下列判斷不合理的是( )
A.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可通過SGLT1載體蛋白從腸腔中吸收葡萄糖
B.小腸絨毛上皮細胞通過GLUT2載體轉運葡萄糖的動力來自葡萄糖的濃度差
C.小腸絨毛上皮細胞與骨骼肌細胞膜上轉運葡萄糖的載體不同是二者的基因不同造成的
D.胰島素能提高骨骼肌細胞攝取葡萄糖的速率可能與促進骨骼肌細胞增加GLUT-4的數量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請閱讀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問題:
暴飲暴食是不良飲食習慣。上世紀80年代,研究者追蹤瑞典某小鎮(zhèn)從小有暴食習慣的男性,發(fā)現(xiàn)他們孫輩的平均壽命竟比同齡正常進食男性的孫輩短32年。這令研究者十分驚奇,難道從小形成的飲食習慣還會影響后代壽命嗎?
孟德爾、摩爾根等遺傳學家對遺傳規(guī)律的闡釋,使人們普遍接受了基因學說,認為親子代之間的遺傳由基因決定。然而,上述調查結果顯示,飲食習慣等個人行為似乎可以影響后代的性狀表現(xiàn)。
分子生物學研究揭示,某些環(huán)境因素雖然沒有改變基因的堿基序列,卻會引起基因序列等的特定化學修飾,即表觀修飾,進而影響基因表達,且這種表觀修飾還可能傳遞給后代,使子代表現(xiàn)型發(fā)生變化,這通常被稱為表觀遺傳。表觀遺傳現(xiàn)象引發(fā)人們對于遺傳機制、遺傳與發(fā)育以及生物進化等的哲學思考。
建立在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基礎上的現(xiàn)代進化理論認為,突變和基因重組提供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決定進化的方向,進化的本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表觀遺傳現(xiàn)象則展示了,環(huán)境引發(fā)的化學修飾能將親代適應環(huán)境的性狀傳給后代,這似乎與現(xiàn)代進化理論的某些觀點有所不同。截至目前,并沒有決定性的證據說明現(xiàn)代進化理論是否需要重大修改。
隨著生物學的迅速發(fā)展,很多生物學概念都在發(fā)生著變化,新的概念和理論不斷替代舊的概念和理論推動人們的認識發(fā)展,這正是科學發(fā)展的軌跡。
(1)本文討論的生物學話題是________。
(2)現(xiàn)代進化理論的兩個理論基礎是________。
A.基因學說 B.表觀遺傳學 C.自然選擇學說
(3)有人認為“表觀遺傳過程中發(fā)生了遺傳信息的改變”,請結合文中內容和你對遺傳信息的理解,判斷這一觀點是否正確,并闡述理由。________
(4)請結合本文內容,在下圖中補充填寫“表觀修飾”等詞匯,并添加必要的連線和注釋,展示你對表觀修飾及表觀修飾在親子代間傳遞的理解。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垃圾分類無疑是最近最熱的話題之一,我國有多個城市將垃圾分類納入法制框架城市是由自然系統(tǒng)、經濟系統(tǒng)和社會系統(tǒng)所組成的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對城市環(huán)境的治理要把整個城市作為一個巨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來考慮,即用生態(tài)工程的方法對城市環(huán)境進行綜合治理;卮鹣铝袉栴}:
(1)一般來說,生態(tài)工程的主要任務是對_______________進行修復,對造成環(huán)境污染和破壞的生產方式進行改善,并提高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產力。人類要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走生態(tài)經濟之路,生態(tài)經濟所遵循的主要原則是______________ 。
(2)城市過度的人工碳排放,會破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碳平衡,導致大氣中的濃度偏高從而形成_____效應?蒲腥藛T通過研制和開發(fā)新能源替代煤能源,突出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
(3)建設“海綿城市”(在適應環(huán)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的一個通常做法是做到雨水回收利用,城市蓄水池內不僅安裝了現(xiàn)代化的雨水凈化系統(tǒng),還種植了許多水生植被輔助凈化,這些植物的引種需遵循__________原理建設“海綿城市”的目的之一是“擴大公共產品有效投資,提高新型城鎮(zhèn)化質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體現(xiàn)了___________原理。
(4)城市中的垃圾經過降解可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能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_________(成分)。根據生態(tài)工程方面的內容請你列舉出一種實現(xiàn)城市垃圾的處理辦法: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普通小麥為六倍體,兩性花,自花傳粉。小麥糯性對非糯性為隱性。我國科學家用兩種非糯性麥(關東107和白火麥)培育穩(wěn)定遺傳的糯性小麥,過程如圖1所示。
請回答問題:
(1)小麥與玉米不是同一物種,自然條件下這兩種生物________(能、不能)雜交產生可育后代,存在________。
(2)人工雜交時,需要在開花前,去除小麥花內未成熟的________并套袋,3~5天后授以玉米的花粉。
(3)單倍體小麥體細胞中有________個染色體組,減數分裂過程中由于染色體________紊亂,導致配子異常。用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幼苗后,產生六倍體小麥,這種變異屬于________。
(4)單倍體胚培養(yǎng)7天后,科研人員將秋水仙素添加到培養(yǎng)基中。一段時間后,統(tǒng)計單倍體胚的萌發(fā)率和染色體加倍率,結果如圖2。
據圖可知,秋水仙素可________胚的萌發(fā);就染色體加倍而言,濃度為________mg·dL-1的秋水仙素效果最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揭示有氧呼吸過程中的生化反應途徑,科學家經歷了復雜的探索。請回答問題:
(1)科學家用鴿子的飛行肌作為研究材料,因為飛行肌細胞呼吸速率較高,適合用于研究氧化分解過程。葡萄糖在細胞質基質中經過糖酵解(有氧呼吸第一階段)產生的________進入線粒體,最終分解為________和水,釋放大量能量,為肌細胞供能。
(2)20世紀30年代,科學家分別發(fā)現(xiàn)線粒體內存在兩個反應過程,表示如下(字母代表不同中間產物)。
過程1:A→B→C→D→E
過程2:E→F→G→H
兩個反應過程存在什么關系呢?科學家利用丙二酸(抑制E→F過程)和中間產物F進行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
根據實驗結果分析,過程1與過程2最可能連成________(線形、環(huán)形)代謝途徑,理由是________。
(3)現(xiàn)代生物學技術為研究代謝過程提供了更直接的手段。例如,科學家曾用________法追蹤各種有氧呼吸中間產物轉化的詳細過程。
(4)有氧呼吸生化反應途徑的揭示過程,給你帶來的關于科學研究的啟示有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