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一運動質點沿一直線做往返運動,如圖所示,OA=AB=OC=CD=1 m,0點為x軸上的原點,且質點由A點出發(fā)向x軸的正方向運動至B點再返回沿x軸的負方向運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質點在A→B→C的時間內發(fā)生的位移為2 m,路程為4 m
B.質點在B→D的時間內發(fā)生的位移為-4 m,路程為4 m
C.當質點到達D點時,其位置可用D點的坐標-2 m表示
D.當質點到達D點時,相對于A點的位移為-5m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沿直線運動的物體,第1s內的位移是0.2m,第3s內的位移也是0.2m.因此,物體的運動是( )
A. 變速運動
B. 勻速運動
C. 加速運動
D. 可能是勻速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以無窮遠處為零電勢點,下述情況中各物理量為正還是為負?
(1)負電荷周圍空間的電勢為_____值.
(2)正電荷位于某負荷電產生的電場內,它的電勢能為_____值.
(3)負電荷位于某正電荷產生的電場內,它的電勢能為_____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庫侖定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庫侖定律精確地描述了真空中兩個點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力大小
B.庫侖定律中的常數靜電力恒量k=9×109,無單位
C.庫侖定律是描述兩個質點之間的作用力
D.在氫原子模型中,庫侖力遠遠小于萬有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從某一高度相隔1s先后釋放兩個相同的小球甲和乙,不計空氣的阻力,它們在空中任一時刻( ).
A.甲、乙兩球距離始終保持不變,甲、乙兩球速度之差保持不變
B.甲、乙兩球距離越來越大,甲、乙兩球速度之差也越來越大
C.甲、乙兩球距離越來越小,甲、乙兩球速度之差也越來越小
D.甲、乙兩球距離越來越大,甲、乙兩球速度之差保持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勻強電場中有6個點A、B、C、D、E、F正好構成一正六邊形,六邊形邊長為0.1m,所在平面與電場方向平行。點B、C、E的電勢分別為-20V、20V和60V。一帶電粒子從A點以某一速度沿AB方向射出后,經到達D點,不計粒子重力,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粒子帶負電
B. D點的電勢是60V
C. 粒子在A點射出時的速度為
D. 粒子的比荷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2年8月10日,改裝后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該艦被海軍命名為遼寧艦,編號為16號)進行出海航行試驗,中國成為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之一.已知該航空母艦飛行甲板長度為L=300m,某種戰(zhàn)斗機在航空母艦上起飛過程中的飛機速度要達到v=60m/s才能安全起飛.
(1)如果航空母艦靜止,起飛過程中的飛機最大加速度為a=4.5m/s2,戰(zhàn)斗機被彈射裝置彈出后開始加速,要保證飛機起飛安全,戰(zhàn)斗機被彈射裝置彈出時的速度v0至少是多大?
(2)如果航空母艦靜止,在沒有彈射裝置情況下,起飛過程中的飛機最大加速度至少為多大飛機才能安全起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水平絕緣粗糙的軌道AB與處于豎直平面內的半圓形絕緣光滑軌道BC平滑連接,半圓形軌道的半徑R=0.4m在軌道所在空間存在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電場線與軌道所在的平面平行,電場強度E=1.0×104N/C現有一電荷量q=+1.0×10-4C,質量m=0.1kg的帶電體(可視為質點),在水平軌道上的P點由靜止釋放,帶電體恰好能通過半圓形軌道的最高點C,然后落至水平軌道上的D點.取g=10m/s2.試求:
(1)帶電體運動到圓形軌道B點時對圓形軌道的壓力大;
(2)D點到B點的距離XDB;
(3)帶電體在從P開始運動到落至D點的過程中的最大動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可以選擇一定速度范圍內的帶電粒子.圖中板MN上方是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方向垂直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板上有兩條寬度分別為2d和d的縫,兩縫近端相距為L.一群質量為m、電荷量為q,具有不同速度的粒子從寬度為2d的縫垂直于板MN進入磁場,對于能夠從寬度d的縫射出的粒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粒子帶正電
B. 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為
C. 保持d和L不變,增大B,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與最小速度之差增大
D. 保持d和B不變,增大L,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與最小速度之差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