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6-33中S1、S2是兩個相干波源,由它們發(fā)出的波相互疊加,實線表示波峰,虛線表示波谷.則對a、b、c三點振動情況的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圖6-33

A.b處振動永遠互相減弱                            B.a處永遠是波峰與波峰相遇

C.b處在此時刻是波谷與波谷相遇                D.c處的振動永遠互相減弱

思路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波的干涉的理解.b處此刻是波谷和波谷相遇,位移為負的最大值,振動也是加強.A錯,C正確.a處此刻是波峰與波峰相遇,過半周期后變成波谷與波谷相遇,始終是振動加強的點,并非永遠是波峰與波峰相遇的點,B錯.c處此刻是峰、谷相遇,過半周期后仍是峰、谷相遇,它的振動永遠互相減弱,D正確.

答案:C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甲所示是某同學設計的“探究加速度a與力F、質(zhì)量m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圖,實驗中認為細繩對小車拉力F等于砂和砂桶總重力,小車運動加速度.可由紙帶求得.

(1)該同學對于該實驗的認識,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C
BC

A.該實驗應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
B.該實驗應用了控制變量的思想方法
C.實驗時必須先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
D.實驗中認為細繩對小車拉力F等于砂和砂桶總重力,其前提必須保證砂和砂桶總質(zhì)量遠遠大于小車的質(zhì)量
(2)如圖乙所示是該同學在某次實驗中利用打點計時器打出的一條紙帶,A、B、C、D、E、F是該同學在紙帶上選取的六個計數(shù)點,其中計數(shù)點間還有若干個點未標出,設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該同學用刻度尺測出AC間的距離為S1,BD間的距離為S2,則打B點時小車運動的速度vB=
S1
2T
S1
2T
,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
S2-S1
2T2
S2-S1
2T2

(3)某實驗小組在實驗時保持砂和砂桶質(zhì)量不變,改變小車質(zhì)量m,分別得到小車加速度a與質(zhì)量m及對應的
1
m
數(shù)據(jù)如表中所示.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圖丙坐標紙中作出F不變時a與
1
m
的圖象.
次數(shù) 1 2 3 4 5 6
小車加速度a/m?s-2
1.72

1.49

1.25

1.00

0.75

0.50
小車質(zhì)量m/kg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1
m
/kg-1

3.50

3.00

2.50

2.00

1.40

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甲所示是某同學設計的“探究加速度a與力F、質(zhì)量m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圖,實驗中認為細繩對小車拉力F等于砂和砂桶總重力,小車運動加速度.可由紙帶求得.
(1)該同學對于該實驗的認識,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該實驗應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
B.該實驗應用了控制變量的思想方法
C.實驗時應先釋放小車后接通電源
D.實驗中認為細繩對小車拉力F等于砂和砂桶總重力,其前提必須保證砂和砂桶總質(zhì)量遠遠大于小車的質(zhì)量
(2)如圖乙所示是該同學在某次實驗中利用打點計時器打出的一條紙帶,A、B、C、D、E、F是該同學在紙帶上選取的六個計數(shù)點,其中計數(shù)點間還有若干個點未標出,設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該同學用刻度尺測出AC間的距離為S1,BD間的距離為S2,則打B點時小車運動的速度vB=
 
,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
 

精英家教網(wǎng)
(3)某實驗小組在實驗時保持砂和砂桶質(zhì)量不變,改變小車質(zhì)量m,分別得到小車加速度a與質(zhì)量m及對應的
1
m
數(shù)據(jù)如表中所示.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圖丙坐標紙中作出F不變時a與
1
m
的圖象.
次數(shù) 1 2 3 4 5 6
小車加速度a/m?s-2 1.72 1.49 1.25 1.00 0.75 0.50
小車質(zhì)量m/kg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1
m
/kg-1
3.50 2.50 2.50 2.00 1.40 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11.(1)如圖6所示,在“用雙縫干涉測光的波長”實驗中,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學元件依次為①光源、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遮光筒、⑥光屏.對于某種單色光,為增加相鄰亮紋(暗紋)間的距離,可采取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2)如圖7所示,某同學在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中,由打點計時器得到表示小車運動過程的一條清晰紙帶,紙帶上兩相鄰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T=0.10 s,共中S1=7.05 cm、S2=7.68 cm、S3=8.33 cm、S4=8.95 cm、S5=9.61 cm、S6=10.26 cm,則A點處瞬時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_m/s,小車運動的加速度計算表達式為__________,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_ m/s2(計算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3-2014學年度徐州市高三第一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10分)如圖甲所示是某同學設計的“探究加速度a與力F、質(zhì)量m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圖,實驗中認為細繩對小車拉力F等于砂和砂桶總重力,小車運動加速度可由紙帶求得。

⑴該同學對于該實驗的認識,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該實驗應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

B.該實驗應用了控制變量的思想方法

C.實驗時應先釋放小車后接通電源

D.實驗中認為細繩對小車拉力F等于砂和砂桶總重力,其前提必須保證砂和砂桶總質(zhì)量遠遠大于小車的質(zhì)量

⑵如圖乙所示是該同學在某次實驗中利用打點計時器打出的一條紙帶,A、B、C、D、E、F是該同學在紙帶上選取的六個計數(shù)點,其中計數(shù)點間還有若干個點未標出,設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該同學用刻度尺測出AC間的距離為s1,BD間的距離s2,則打B點時小車運動的速度vB        ,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       

⑶某實驗小組在實驗時保持砂和砂桶質(zhì)量不變,改變小車質(zhì)量m,分別得到小車加速度a與質(zhì)量m及對應的數(shù)據(jù)如表中所示.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圖丙坐標紙中作出F不變時a與的圖象。

次數(shù)

1

2

3

4

5

6

小車加速度a/m·s2

1.72

1.49

1.25

1.00

0.75

0.50

小車質(zhì)量m/kg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kg1

3.50

3.00

2.50

2.00

1.40

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省揚州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如圖甲所示是某同學設計的“探究加速度a與力F、質(zhì)量m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圖,實驗中認為細繩對小車拉力F等于砂和砂桶總重力,小車運動加速度.可由紙帶求得.

(1)該同學對于該實驗的認識,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該實驗應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

B.該實驗應用了控制變量的思想方法

C.實驗時必須先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

D.實驗中認為細繩對小車拉力F等于砂和砂桶總重力,其前提必須保證砂和砂桶總質(zhì)量遠遠大于小車的質(zhì)量

(2)如圖乙所示是該同學在某次實驗中利用打點計時器打出的一條紙帶,A、B、C、D、E、F是該同學在紙帶上選取的六個計數(shù)點,其中計數(shù)點間還有若干個點未標出,設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該同學用刻度尺測出AC間的距離為S1,BD間的距離為S2,則打B點時小車運動的速度vB=  ,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  

(3)某實驗小組在實驗時保持砂和砂桶質(zhì)量不變,改變小車質(zhì)量m,分別得到小車加速度a與質(zhì)量m及對應的數(shù)據(jù)如表中所示.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圖丙坐標紙中作出F不變時a與m的圖象.

次數(shù)

1

2

3

4

5

6

小車加速度a/m•s2

 

1.72

 

1.49

 

1.25

 

1.00

 

0.75

 

0.50

小車質(zhì)量m/kg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kg -1

 

3.50

 

3.00

 

2.50

 

2.00

 

1.40

 

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