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如圖所示,在等腰三角形abc區(qū)域內有垂直紙面向外的勻強磁場,dac上任意一點,ebc上任意一點。大量相同的帶電粒子從a點以相同方向進入磁場,由于速度大小不同,粒子從acbc上不同點離開磁場。不計粒子重力。從c點離開的粒子在三角形abc磁場區(qū)域內經過的弧長和運動時間,與從d點和e點離開的粒子相比較
A.經過的弧長一定大于從d點離開的粒子經過的弧長
B.經過的弧長一定小于從e點離開的粒子經過的弧長
C.運動時間一定大于從d點離開的粒子的運動時間
D.運動時間一定大于從e點離開的粒子的運動時間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右圖所示,帶有正電荷的A粒子和B粒子同時以同樣大小的速度從寬度為d的有界勻強磁場的邊界上的O點分別以30°和60°(與邊界的夾角)射入磁場,又恰好都不從另一邊界飛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A、B兩粒子在磁場中做圓周運動的半徑之比是
B.A、B兩粒子在磁場中做圓周運動的半徑之比是
C.A、B兩粒子的之比是
D.A、B兩粒子的之比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21.(19分)

圖為“雙聚焦分析器”質譜儀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加速電場的電壓為U,靜電分析器中與圓心01等距離的各點場強大小相等、方向沿徑向,磁分析器中以02為圓心、圓心角為90o的扇形區(qū)域內,分布著方向垂直于紙面的勻強磁場,其左邊界與靜電分析器的右端面平行。由離子源發(fā)出的一質量為m、電荷量為g的正離子(初速度為零,重力不計)經加速電場加速后,從M點垂直于電場方向進入靜電分析器,沿半徑為R的四分之一圓弧軌跡做勻速圓周運動,從N點射出,接著由P點垂直磁分析器的左邊界射入,最后垂直于下邊界從Q點射出并進入收集器。已知Q點與圓心02的距離為d。求:
(1)磁分析器中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的大小和方向;
(2)靜電分析器中離子運動軌跡處電場強度E的大小;
(3)現將離子換成質量為0.9m、電荷量仍為g的另一種正離子,其它條件不變。試直接指出該離子進入磁分析器時的位置,它射出磁場的位置在Q點的左側還是右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10分)如圖所示,比荷為的負離子,以速度v垂直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由.P點進入,界面I和Ⅱ平行,寬度為L(L<)要使離子由界面II飛出可改變離子的入射方向,離子所受重力不計,求離子在磁場中運動時間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如圖所示,在虛線MN的上下兩邊都存在著方向垂直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上方的磁感強度為B1,下方的磁感強度為B2,已知B2=2B1.一個質量為m、帶電量為q的帶電粒子(不計重力)以初速v0從MN上的A點由下方垂直于MN射入上方的磁場區(qū).已知它在運動過程中先后兩次經過MN上的B點,且這兩次之間的時間間隔為t.求

(1)磁感強度B1和B2的大小.
(2)AB間距離的可能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如圖所示,有一電子束從a點處以一定的水平速度飛向豎直放置的熒光屏,并垂直擊中熒光屏上的b點.已知電子的質量為m,電量為e.

若在電子束運行途中加一個僅存在于半徑為r的圓形區(qū)域內的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為B,方向垂直紙面向里,圓心O在點a、b連線上,點O距熒光屏的距離為L。
  (1)為使電子束仍擊中熒光屏上的點b,可加一場強為E的勻強電場.指出此勻強電場的方向和范圍,并求出電子束的速度。
(2)現撤去電場,電子束仍以原速度大小沿水平方向從a點發(fā)射,試求出此時側移量y
的表達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8分)如圖所示,一個有界的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B=0.50T,磁場方向垂直于紙面向里,MN是磁場的左邊界.在距磁場左邊界MN的1.0m處有一個放射源A,內裝放射物質(鐳),發(fā)生α衰變生成新核Rn(氡).放在MN左側的粒子接收器接收到垂直于邊界MN方向射出的α粒子,此時接收器位置距直線OA的距離為1m.

(1)寫出Ra的衰變方程;
(2)求衰變后Rn(氡)的速率(質子、中子的質量為1.6×10-27kg,電子電量e=1.6×10-19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如右圖所示,有界勻強磁場邊界線SP//MN,速率不同的同種帶電粒子(重力不計)從S 點沿SP方向同時射入磁場。其中穿過a點的粒子速度v1與MN垂直,穿過b點的粒子速度v2與MN成60°角,設兩粒子從S到a、b所需時間分別為t1和t2。
(1)在圖上畫出兩粒子的運動軌跡;
(2)求v1:v2;
(3)求t1: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