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截面為三角形的木塊a上放置一鐵塊b,三角形木塊豎直邊靠在豎直且粗糙的豎直面上,現(xiàn)用豎直向上的作用力F,推動木塊與鐵塊一起向上勻速運動,運動過程中鐵塊與木塊始終保持相對靜止,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木塊a與鐵塊b間一定存在摩擦力

B.木塊與豎直墻面間一定存在水平彈力

C.木塊與豎直墻面間一定存在摩擦力

D.豎直向上的作用力F大小一定等于鐵塊與木塊的重力之和

 

AD

【解析】

試題分析:勻速上升,受到的合力為零,對b受力分析,受到重力、支持力和靜摩擦力;再對a、b整體受力分析,受到重力和推力,二力平衡;整體不受墻壁的彈力和摩擦力,在豎直方向,根據(jù)平衡可得,豎直向上的作用力F大小一定等于鐵塊與木塊的重力之和;選項AD正確。

考點:整體法和隔離法;力的平衡。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廣東省高一上學(xué)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細繩對物體的拉力方向是沿繩的伸長方向

B.書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會受到彈力的作用,這個彈力是書的形變產(chǎn)生的

C.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的彈力與彈簧的長度成正比

D.細桿對物體的彈力總是沿著桿,并指向桿收縮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山西省高一上期中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10分)如圖所示,一段長為L = 1 m的棒,上端懸掛在天花板上P點,棒的正下方固定著一個高為d = 1 m的中空圓筒Q。棒被釋放后自由落下,它通過圓筒所需時間為t = 0.5 s。求:圓筒上緣離天花板的距離h。(g 10 m / 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山西省高一上期中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 當(dāng)經(jīng)過S位移的速度是v, 那么經(jīng)過位移為2S時的速度是( )

A. B. 2v C. D. 4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山西省高一12月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今將力F=16N進行分解,其中一個分力F1的方向與F的夾角為30°,則另一個分力F2的大小至少為_________N,若分力F2大小為10N,則F1的大小為________N________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山西省高一12月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一細繩一端固定在豎直放置的光滑圓環(huán)上的 B點,(B點在 O點的正上方)另一端系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于A點平衡,小球穿過圓環(huán),細繩于豎直的夾角為30度,則細繩的拉力和環(huán)對小球的彈力為( )

A.mg ;mg B.mg ;mg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山東省高一上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如圖所示為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所選用的一段打點紙帶,打點計時器的打點周期為0.02秒。在實驗得到的紙帶上確定七個計數(shù)點A、B、C、D、E、F、G,每兩個相鄰的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沒有畫出,測得AB間的距離為=3.61cm ,BC間的距離為=4.41cm, CD間的距離為=5.20cmDE間的距離為=5.99cm(計算結(jié)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D點的瞬時速度= m/s;

②小車的加速度 =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山東臨沂重點中學(xué)高一上學(xué)期期中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12分)將完全相同的,質(zhì)量均為4kg的木塊AB疊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6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g10N/kg

1)此時木塊B上表面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B的下表面所受的摩擦力又是多少?

2 桌面與木塊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是多少?

3)若將A、B緊靠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推力F2A使他們一起勻速運動,這時,AB的彈力有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安徽省高一上學(xué)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物塊A放在傾斜的木板上,木板的傾角a30°和45°時物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恰好相同,( )

A.物塊和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5

B.物塊和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C.木板的傾角a30°時物塊可能在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

D.木板的傾角a45°時物塊可能在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