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題目】下列各組提供的三個共點力的合力可能為零的是(

A. 8N、7N、4N B. 3N4N、8N

C. 7N9N、16N D. 6N、10N2N

【答案】AC

【解析】試題分析:三力平衡時,三力可以組成首位相連的三角形,故要使三力的合力為零,應保證任意兩力之和可以大于等于第三力,任意兩力之差小于等于第三力.

8N7N的合力最大值為15N,最小值為1N,可以與4N的力平衡,A正確;3N4N合成時,最大7N,最小1N,不可能與8N合成,B錯誤;當7N9N在一條直線同一方向,16N的力反向時,三力的合力可以為零C正確;6N10N的合力最小為4N,故無法與2N的力平衡,D錯誤.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春天,河邊的濕地很松軟,人在濕地上行走時容易下陷,則人在加速下陷時(

A.人對濕地的壓力大于他受到的重力B.人對濕地的壓力等于他受到的重力

C.人對濕地的壓力小于他受到的重力D.人對濕地的壓力大于濕地對他的支持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這一定律體現了天上運動與地上運動的統一性,它把天體運動納入到根據地面上的實驗得到的力學原理之中。這是物理學史上第一次偉大的綜合,也是人類認識上一次巨大的飛躍!薄耙淮尉薮蟮娘w躍”指的是

A. 電磁學理論的建立

B. 進化論的出現

C. 牛頓力學的建立

D. “日心說”的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理量中,屬于矢量的是

A. 路程 B. 速率 C. 質量 D. 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近年來的冬季,我國南方地區(qū)常發(fā)生冰雪災害,持續(xù)的雨雪冰凍導致城區(qū)大面積停水斷電,許多街道大樹樹枝被冰雪壓斷,給市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下列說法正確的

A武警官兵在高速公路上撒工業(yè)用鹽,目的是增大過往車輛輪胎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

B為了安全起見,結冰的高速公路上,車輛應減速慢行,以減小行駛車輛慣性

C在結冰的路面上,車輛如果保持原來的功率行駛而不打滑,那么其最大運行速度將增大

D據測定,某汽車輪胎與普通路面的動摩擦因數為07,而與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1,那么該汽車以相同的速度在普通路面和冰面上行駛,急剎車后滑行的距離之比為7: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  )

A. 物體的運動是依靠力來維持的 B. 力停止作用后,物體的運動就不能維持

C. 物體做變速運動時,一定有外力作用 D. 力是改變物體慣性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a、bc三個同種正粒子由同一點垂直場強方向同時進入勻強電場不計粒子相互作用力及重力,其軌跡如圖所示,其中b恰好飛出電場,由此可以斷定

Ab飛離電場的同時,a剛好打在負極板上

Bbc同時飛離電場

C進入電場時,c的速度最大,a的速度最小

D動能的增量相比,c的最小,ab的一樣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兩個帶等量正電的點電荷,固定在圖中P、Q兩點,MN為PQ連線的中垂線,交PQ于O點,A為MN上一點,一帶負電的試探電荷q,從A點由靜止釋放,只在靜電力的作用下運動,取無限遠處的電勢為零,則

Aq由A向O的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Bq由A向O的運動過程電勢能先增大后減小

Cq運動到O點時電勢能為零

Dq運動到O點時的動能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測量某種材料制成的特種電阻絲的電阻率,提供的器材有:

A電流表G,內阻,滿偏電流

B電流表A,內阻約為10Ω,量程為100mA

C螺旋測微器,刻度尺

D電阻箱0~999Ω,05A

E滑動變阻器R5Ω,1A

F電池組E6V,005Ω

G一個開關S和導線若干

某同學進行了一下操作

1用多用電表粗測電阻絲的阻值,當用“×1”檔時發(fā)現指針偏轉角度過小,說明電阻較______填“大”或“小”應換為“×10”檔,并重新進行________,測量時指針位置如圖1所示

2把電流表G與電阻箱串聯改裝成量程為6V的電壓表,則電阻箱的阻值應調為=________Ω。

3請用改裝好的電壓表設計一個測量電阻阻值的實驗,根據提供的器材和實驗需要,請將圖2中電路圖補充完整。

4電阻率的計算:測得電阻絲的長度為L,電阻絲的直徑為d,電路閉合后,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到合適位置,電流表G的示數為,電流表A的示數為,請用已知量和測量量的字母符號*各量不允許代入數值寫出計算電阻率的表達式=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