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時,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兩個彈簧秤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確定的O點,以下操作中錯誤的是            (    )
A.同一次實驗過程中,O點位置允許變動
B.實驗中,彈簧秤必須保持與木板平行,讀數(shù)時視線要正對彈簧秤刻度
C.實驗中,先將其中一個彈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調(diào)整另一彈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條另一端拉到O點
D.實驗中,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O點時,兩個彈簧秤之間夾角應取90º,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
ACD

試題分析:
A、同一次實驗中,為了保證合力和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O點位置不允許變動;這種說法不正確
B、彈簧秤保持與木板平行,讀數(shù)時視線正對彈簧秤刻度,這樣可以盡可能的減小實驗誤差;這種說法正確
C、這樣操作有可能第一個彈簧超過量程;這種說法錯誤
D、兩個彈簧秤之間夾角是任意的,并且合力是通過作圖法求出的,并不是算出來的;這種說法錯誤
故選ACD
點評:容易題。在本實驗中,采用了等效的方法.首先用兩只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互成角度地拉一端固定的橡皮條,使細繩的結點延伸至某一位置O,再用一只彈簧測力計拉橡皮條,并使其結點位置相同,以保證一只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的作用效果跟原來兩只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如圖為用拉力傳感器和速度傳感器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的關系” 實驗裝置。用拉力傳感器記錄小車受到拉力的大小,在長木板上相距L= 48.0cm的A、B兩點各安裝一個速度傳感器,分別記錄小車到達A、B時的速率。

⑴ 實驗主要步驟如下:
①將拉力傳感器固定在小車上;
②應該平衡摩擦力,讓小車做      運動;
③把細線的一端固定在拉力傳感器上,另一端通過定滑輪與鉤碼相連;為保證繩子的拉力不變,必須調(diào)節(jié)滑輪的高度使                                       。
④接通電源后自C點釋放小車,小車在細線拉動下運動,記錄細線拉力F的大小及小車分別到達A、B時的速率vA、vB;
⑤改變所掛鉤碼的數(shù)量,重復④的操作。
⑵下表中記錄了實驗測得的幾組數(shù)據(jù),是兩個速度傳感器記錄速率的平方差,則加速度的表達式a =      ,請將表中第4次的實驗數(shù)據(jù)填寫完整(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次數(shù)
F(N)
(m2/s2
a(m/s2
1
0.60
0.77
0.80
2
1.04
1.61
1.68
3
1.42
2.34
2.44 
4
2.62
4.65
 
5
3.00
5.49
5.72
 
⑶由表中數(shù)據(jù),在坐標紙上作出a~F關系圖線;

⑷對比實驗結果與理論計算得到的關系圖線(圖中已畫出理論圖線),造成上述偏差的原因除了拉力傳感器讀數(shù)可能偏大外,還可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圖中螺旋測微器讀數(shù)為                mm。
圖中游標卡尺(游標尺上有50個等分刻度)讀數(shù)為                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8分)某同學采用半徑R=25 cm的1/4圓弧軌道做平拋運動實驗,其部分實驗裝置示意圖如圖甲所示。實驗中,通過調(diào)整使出口末端B的切線水平后,讓小球從圓弧頂端的A點由靜止釋放。圖乙是小球做平拋運動的閃光照片,照片中的每個正方形小格的邊長代表的實際長度為4.85cm。己知閃光頻率是10Hz。則根據(jù)上述的信息可知:

①小球到達軌道最低點B時的速度大小vB=________m/s,小球在D點時的豎直速度大小vDy=________m/s,當?shù)氐闹亓铀俣?g=________m/s2;(結果均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②小球在圓弧槽軌道上是否受到了摩擦力:____(填“受到”、“未受到”或“條件不足,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7分)某同學在做“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規(guī)律”的實驗時,得到一條點跡清晰的紙帶如圖,在紙帶上依次選出7個計數(shù)點,分別標以O、A、B、C、D、E和F,每相鄰的兩個計數(shù)點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的頻率是50Hz。

①如果測得C、D兩點間距S4=2.70cm,D、E兩點間距S5=2.90cm,則據(jù)此數(shù)據(jù)計算在打D點時小車的速度公式為      ,小車的速度值vD=    m/s。(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②該同學分別算出其它速度:vA=0.220m/s,vB=0.241m/s,vc=0.258m/s, vE="0.300m/s" ,請設計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填入框中,并在坐標系中作出小車運動的v-t圖像,設O點為計時起點。
③由所做v-t圖像判斷,小車所做的運動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圖甲中游標卡尺的讀數(shù)是       cm,圖乙中螺旋測微器的讀數(shù)是     mm

(2)電流表(0-0.6A)、電壓表(0-15V)的某組示數(shù)如圖所示,圖示中I=    A,U=    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4分)某興趣小組設計了一個探究小車的加速度a與小車所受拉力F及質(zhì)量m關系
實驗,圖a為實驗裝置簡圖.(所用交變電流的頻率為50Hz)

(1)圖b為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實驗數(shù)據(jù)如圖,圖中相鄰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4個點未畫出
根據(jù)紙帶可求出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m/s2,打C點時紙帶的速度大小為     m(保留二位有效數(shù)字)
(2)保持小車質(zhì)量不變,改變砂和砂桶質(zhì)量,一位同學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了加速度a隨拉力F的變化圖線如圖所示。該圖線不通過原點,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時,打點計時器使用的電源為______(選填“干電池”、“直流電”、“交流電”等)。如圖所示的是某次實驗得到的一條紙帶,其中A、B、C、D、E均為實驗時先后記錄的數(shù)據(jù)點,若記錄A、B兩點的時間為0.02s,則記錄D、E兩點的時間______0.02s(填“大于”、“等于”、“小于”)。用刻度尺測量得到A點的讀數(shù)為5.0mm,C點的讀數(shù)為21.0mm,E點的讀數(shù)為45.0mm。根據(jù)本次測量的數(shù)據(jù)計算可得 ,在記錄A點到記錄E點的這段時間內(nèi),小車的平均速度=______m/s;打點計時器記錄C點時,小車的速度vC =______m/s。小車運動的方向與加速度方向________(選填“相同”、“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如圖所示為一小球做平拋運動的閃光照相照片的一部分,圖中背景方格的邊長均為5 cm。如果取g="10" m/s2,那么,

(1)閃光頻率是________ Hz.
(2)小球運動中水平分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 m/s.
(3)小球經(jīng)過B點時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