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11年3月11日13時46分,在日本東北部宮城縣以東太平洋海域發(fā)生里氏9.0級地震,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震源停止振動時,地震波的傳播立即停止。
B.地震波能傳播能量。
C.地震波與電磁波一樣均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D.當?shù)卣鸩ㄓ珊5讉鞑サ胶K袝r地震波的頻率不變
BD
震源停止振動時,原振動的波繼續(xù)向外傳播,A錯誤;波不僅能傳遞信息,還可傳遞能量,B正確;地震波是機械波,傳播需要介質(zhì),C錯誤;波在傳播過程中頻率不變,D正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關于橫波和縱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對于橫波和縱波質(zhì)點的振動方向和波的傳播方向有時相同,有時相反
B.對于縱波質(zhì)點的運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一定相同
C.形成縱波的質(zhì)點,隨波一起遷移
D.空氣介質(zhì)只能傳播縱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fā)生9.0級大地震并引發(fā)海嘯,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海嘯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km以內(nèi)、里氏6.5級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海嘯波都可以傳播過去,海嘯在海洋的傳播速度大約每小時500到600km,而相鄰兩個浪頭的距離也可能達到500到650km。根據(jù)以上信息和學過的物理知識,試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海嘯波是電磁波
B.海嘯波波長最大可達650km
C.海嘯是將震源中心的海水推到了日本本土而引起的
D.海嘯波的最小周期約為50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把一條彈性均勻的長橡皮筋水平拉直,橡皮筋上有兩個相距8 m的質(zhì)點A、B。在t0=0時刻,A、B開始振動,它們的振幅相等,且都只振動了一個周期,A、B的振動圖象分別如圖甲、乙所示。若A產(chǎn)生的橫波將向左、右兩側(cè)傳播,B產(chǎn)生的橫波也向左、右兩側(cè)傳播,且各波的波速均為10 m/s,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t="0." 4s時刻,兩列波相遇
B. 在波的相遇過程中,AB連線中點處的 質(zhì)點的振動速度始終為零
C. t="0." 8 s時刻,B處質(zhì)點經(jīng)過平衡位置且 振動方向向下
D. t="0." 9 s時刻,直線上會出現(xiàn)四列波且間距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10所示,S為向上振動的波源,頻率為100 Hz,所產(chǎn)生的正弦波向左、右傳播,波速為80 m/s.已知SP="17.4" m,SQ="16.2" m,則當S通過平衡位置向上振動時(    )
A.P在波峰,Q在波谷B.P、Q都在波峰
C.P在波谷,Q在波峰D.P、Q均在平衡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波源和觀察者相互靠近或者遠離時,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會發(fā)生變化
B.“加濕器”是利用超聲波把普通水“打碎”成直徑僅為幾微米的小水珠
C.雷達是利用電磁波的干涉特性來工作的
D.無線電波、聲波、紅外線、紫外線都屬于電磁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a為聲源,發(fā)出聲波;b為接收者,接收a發(fā)出的聲波。a、b若運動,只限于在沿兩者連線方向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chǎn)靜止,b向a運動,則b收到的聲頻比a發(fā)出的高
B.a(chǎn)、b向同一方向運動,則b收到的聲頻一定比a發(fā)出的高
C.a(chǎn)、b向同一方向運動,則b收到的聲頻一定比a發(fā)出的低
D.a(chǎn)、b都向相互背離的方向運動,則b收到的聲頻比a發(fā)出的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某防空雷達發(fā)射的電磁波頻率為f=3×103MHZ,屏幕上尖形波顯示,從發(fā)射到接受經(jīng)歷時間Δt=0.4ms,那么被監(jiān)視的目標到雷達的距離為______km,該雷達發(fā)出的電磁波的波長為______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橫波沿直線傳播,波速為2m/s,在傳播方向上取甲、乙兩點,從波剛好傳到它們中某點時開始計時,已知5s內(nèi)甲點完成8次全振動,乙點完成10次全振動,則波的傳播方向和甲、乙兩點間的距離為(   )
A.甲向乙,2mB.乙向甲,2m
C.甲向乙,1.6mD.乙向甲,5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