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6分)某校科技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物體沿斜面下滑時是否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1)實驗時,讓滑塊從不同高度沿斜面由靜止下滑,并同時打開水龍頭的閥門,使水流到量筒中;當滑塊碰到擋板的同時關閉閥門(整個過程中水流可視為均勻穩(wěn)定的)。該實驗探究方案是利用量筒中收集的水量來測量的。

(2)下表是該小組測得的有關數(shù)據,其中s為滑塊從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靜止釋放后沿斜面下滑的距離,V為相應過程中量筒中收集的水量。分析表中數(shù)據,根據      ,可以得出滑塊沿斜面下滑是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結論。
次數(shù)
1
2
3
4
5
6
7
s/m
4.5
3.9
3.0
2.1
1.5
0.9
0.3
V/Ml
90
84
72
62
52
40
23.5








  (3)本實驗誤差的主要來源有:距離測量的不準確,水從水箱中流出不夠穩(wěn)定,還可能來源于                        等。(寫出一項即可)
(1)滑塊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2分)
(2)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是一常數(shù)(2分)
(3)斜面摩擦不均勻、水量測量不準確、滑塊開始下滑和開始流水不同步、滑塊停止下滑和停止流水不同步等都可以(2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質量m=1kg的物體自由下落,得到如圖所示的紙帶,各點距O點的距離分別為s1="15.50cm" ,s2="23.25cm" , s3="32.50cm" , s4="43.25cm" ,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04s.那么從打點計時器打下起點O到打下B點的過程中,物體重力勢能的減少量Ep     J (4分) ,此過程中物體動能的增加量Ek=   J(4分).由此可得到的結論是                                 .(4分)(g="9.8" m/s2,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4分)某同學通過以下步驟測出了從一定高度落下的排球對地面的沖擊力:將一張白紙鋪在水平地面上,把排球在水里弄濕,然后讓排球從規(guī)定的高度自由落下,并在白紙上留下球的水印。再將印有水印的白紙鋪在臺秤上,將球放在紙上的水印中心,緩慢地向下壓球,使排球與紙接觸部分逐漸發(fā)生形變直至剛好遮住水印,記下此時臺秤的示數(shù)即為沖擊力的最大值。下列物理學習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與該同學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建立“合力與分力”的概念
B.建立“點電荷”的概念
C.建立“瞬時速度”的概念
D.研究加速度與合力、質量的關系
(2)(16分)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中,采用如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及車中砝碼的質量用M表示,盤及盤中砝碼的質量用m表示,小車的加速度可由小車后拖動的紙帶由打點計時器打出的點計算出.

①當M與m的大小關系滿足            時,才可以認為繩對小車的拉力大小等于盤和盤中砝碼的重力.
②一組同學在做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實驗時,保持盤及盤中砝碼的質量一定,改變小車及車中砝碼的質量,測出相應的加速度.采用圖象法處理數(shù)據.為了比較容易地檢查出加速度a與質量M的關系,應該做a與_______的圖象.
③如圖B所示為甲同學根據測量數(shù)據作出的a—F圖象,說明實驗存在的問題是          
④乙、丙同學用同一裝置做實驗,畫出了各自得到的a-F圖象如圖C所示,兩個同學做實驗時的哪一個物理量取值不同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實驗時,先適當墊高木板,然后由靜止釋放小車,小車在橡皮條彈力的作用下被彈出,沿木板滑行,小車滑行過程中帶動通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記錄其運動情況。觀察發(fā)現(xiàn)紙帶前面部分點跡疏密不勻,后而部分點跡疏密均勻,回答下列問題:

(1)適當墊高木板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實驗作了n次,所用椽皮條分別為 1 根 、2 根 ……n根,通過紙帶求出小車的速度分別為v1、v2……vn,用 W表示橡皮條對小車所做的功,作出的 Wv2圖線是一條過坐標原點的直線,這說明 Wv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如圖實一-8甲所示,某同學將一端固定有滑輪的長木板水平放置在桌面上,利用鉤碼通過細繩水平拉小車,讓小車從靜止開始運動,利用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記錄小車的運動情況.如圖乙所示,其中O點為紙帶上記錄到的第一點,A、B、C是該同學在紙帶上所取的一些點.已知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源的頻率為50 Hz(打點計時器每隔0.02 s打一個點),利用圖中給出的數(shù)據,算出打點計時器打下B點時小車的速度大小vB=_____m/s,小車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a=_____m/s2.(結果均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2)某同學在探究摩擦力的實驗中采用了如圖12所示的操作,將一個長方體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用一個力傳感器對木塊施加一個水平拉力F,并用另外一個傳感器對木塊的運動狀態(tài)進行監(jiān)測,表中是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木塊的重力為10.00 N,重力加速度g="9.80" m/s2,根據表格中的數(shù)據回答下列問題(答案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木塊與桌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fm一定不小于__  _  N;木塊勻加速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f = _______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如圖是打點計時器測定勻加速度時得到的一條紙帶,測出AB=1.2cm, AC=3.6cm,AD=7.2cm。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有四個點未畫出,則運動物體的加速度a=     m/s。,打B點時運動物體的速度為     m/s,打A點時物體的速度為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5分)在《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這一實驗中, 如圖7所示,使b彈簧秤從圖示位置開始緩慢轉動,在這過程中,保持O點的位置和a彈簧秤的拉伸方向不變,則在整個過程中,關于a、b兩彈簧秤示數(shù)的變化情況是( )
A.a示數(shù)增大,b示數(shù)減小
B.a示數(shù)減小,b示數(shù)增大
C.a示數(shù)減小,b示數(shù)先增大后減小
D.a示數(shù)減小,b示數(shù)先減小后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圖中螺旋測微器的示數(shù)為             mm。游標卡尺的示數(shù)為             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打點計時器打出一紙條,每隔四個點選出一個計數(shù)點共選出A、B、C、D四個計數(shù)點,所用交流電頻率為50赫茲,紙帶上各點對應尺上的刻度如圖所示,則VB=            m/s .a=            m/s2.;(注意單位換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