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題目】關于摩擦力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滑動時,一定受到摩擦力作用

B. 靜止的物體不可能受滑動摩擦力,運動的物體不可能受靜摩擦力

C. 靜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與運動方向垂直

D. 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答案】D

【解析】A項,若兩物體之間沒有擠壓,即沒有彈力時,兩物體之間沒有摩擦力,故A項錯誤。

B項,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是根據兩物體之間的相對運動和相對運動趨勢來劃分的,與物體相對于地面的運動狀態(tài)無關,故B項錯誤。

C項,靜摩擦力的方向是與相對運動趨勢相反的,與運動方向無關,故C項錯誤。

D項,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故D項正確。

綜上所述本題答案是: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下列關于機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斷正確的是(   )

A. 甲圖中,火箭升空的過程中,若勻速升空機械能守恒,若加速升空機械能不守恒

B. 乙圖中物體勻速運動,機械能守恒

C. 丙圖中小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機械能守恒

D. 丁圖中,輕彈簧將A、B兩小車彈開,兩小車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一閉合金屬圓環(huán)用絕緣細線掛于O點,將圓環(huán)拉離平衡位置并釋放,圓環(huán)擺動過程中經過有界的水平勻強磁場區(qū)域,A、B為該磁場的豎直邊界.若不計空氣阻力,則:

A. 圓環(huán)向右穿過磁場后,還能擺至原來的高度

B. 在進入和離開磁場時,圓環(huán)中均有感應電流

C. 圓環(huán)進入磁場后離平衡位置越近速度越大,感應電流也越大

D. 圓環(huán)最終將靜止在平衡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火星和地球都在圍繞太陽旋轉,其運行軌道是橢圓,根據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可知

A. 火星繞太陽運動過程中,速率不變

B. 火星繞太陽運行一周的時間比地球的長

C. 地球靠近太陽的過程中,運行速率將減小

D. 火星遠離太陽的過程中,它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時間內掃過的面積逐漸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敘述中,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
A.牛頓總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并測出了萬有引力常量
B.歷史上首先正確認識力和運動的關系,推翻“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觀點的物理學家是亞里士多德
C.安培最早發(fā)現了電流周圍存在著磁場
D.法拉第發(fā)現了電磁感應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中虛線是某一靜電場中的一簇等勢線,若某一不計重力的帶電粒子從a點射入電場后恰能沿圖中的實線運動,b點是其運動軌跡上的另一點,則下述判斷正確的是

A. b點的電勢一定高于a

B. a點的場強一定大于b

C. 帶電粒子一定帶正電

D. 帶電粒子在b點的速率一定小于在a點的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多選)太陽系各行星幾乎在同一平面內沿同一方向繞太陽做圓周運動.當地球恰好運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陽之間,且三者幾乎排成一條直線的現象,天文學稱為“行星沖日”.據報道,2014年各行星沖日時間分別是:1月6日木星沖日;4月9日火星沖日;5月11日土星沖日;8月29日海王星沖日;10月8日天王星沖日.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半徑如下表所示.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軌道半徑(AU)

1.0

1.5

5.2

9.5

19

30

A.各地外行星每年都會出現沖日現象

B.在2015年內一定會出現木星沖日

C.天王星相鄰兩次沖日的時間間隔為土星的一半

D.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鄰兩次沖日的時間間隔最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A、B兩物體通過一根跨過定滑輪的輕繩相連放在水平面上,現物體Av1的速度向右勻速運動,當繩被拉成與水平面夾角分別是α、β時,如圖所示.物體B的運動速度vB為(繩始終有拉力)( )

A. v1sinα/ sinβ B. v1cosα/ sinβ

C. v1sinα/ cosβ D. v1cosα/ cos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木塊B上表面是水平的,當木塊A置于B上,并與B保持相對靜止,一起沿固定的光滑斜面由靜止開始下滑,在下滑過程中(  )

A. A所受的合外力對A不做功

B. BA的彈力做正功

C. BA的摩擦力做正功

D. AB做正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