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2分)有兩組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
  (1)甲組同學器材有:電源,滑動變阻器,電流表A1(0-200mA,內阻約11Ω),電流表A(0-300mA,內阻約8Ω,定值電阻R1=24Ω,R2=12Ω,開關一個,導線若干。為了測量A1的內阻,該組同學共設計了下圖中A、B、C、D四套方案:

  其中最佳的方案是___________套,若用此方案測得A1、A2示數分別為180 mA和270mA,則A1的內阻為___________Ω。
  
(2)乙組同學將甲組同學的電流表A1拿過來,再加上電阻箱R(最大阻值9.9Ω),定值電阻R0=6.0Ω,一個開關和若干導線用來測量一個電源(電動勢E約為6.2V,內阻r約為2.1Ω)的電動勢及內阻。請在方框中畫出設計電路圖。
  若記錄實驗中電阻箱的阻值R和對應的A1示數的倒數,得到多組數據后描點作出R-圖線如圖所示,則該電源的電動勢E=___________V,內阻r=___________Ω。(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23.(1)D(2分)   12(2分);
  (2)電路如圖所示(4分)   6.0(2分)   2.0(2分)
(1)由于現場電流表內阻均未知,采用直接并聯的方法不能測電流表兩端電壓,即不通測電流表內阻,AB兩圖均錯;若A1并聯,則其量程擴大近1倍,兩表示數相差較大,故采用圖D;且,解得電流表A1的內阻;
(2)要求屬一表一箱測電源電動勢和內阻,因此電阻箱應與電流表串聯,但由于電流表量程0.2A小于回路最小電流,故電流表量程須擴大,而,與電流表A1并聯改裝與量程為0.6A電流表,能滿足量程要求.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得,其中為回路總電流,是電流表示數的3倍,即電源電動勢,電源內阻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8分)Ⅰ. 如圖所示為“研究電磁感應現象”的實驗裝置。
(1)將圖中所缺的導線補接完整。

(2)在做“研究電磁感應現象”的實驗時,如果副線圈B兩端不接任何元件,則副線圈中              。
A.因電路不閉合,無電磁感應現象
B.不能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動勢的方向
C.可以用楞次定律判斷出感應電動勢的方向
D.有電磁感應現象,有感應電動勢產生
Ⅱ. 某同學在實驗室測量一未知電阻的阻值,他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1)他將多用電表機械調零后,先把選擇開關置于歐姆檔的“×100”擋位進行測量,按照正確的步驟操作后,表針的指示情況如圖所示。根據學過的物理知識可知,這種情況測量誤差較大,為了使多用電表測量的結果更準確,應將選擇開關旋至歐姆檔的          檔位,換檔結束后,實驗操作上首先要進行的步驟是:                                
                                                               。

(2)該同學用伏安法繼續(xù)測該電阻的阻值,除被測電阻外,還備有如下實驗器材:
直流電源(電動勢為4V,內阻不計)
電壓表   (量程為3V,內阻為4kΩ)
電壓表   (量程為15V,內阻為15 kΩ)
電流表    (量程為3mA,內阻為10Ω)
電流表    (量程為10mA,內阻為5Ω)
滑動變阻器一只(阻值0~50Ω)
開關一只,導線若干
若要較準確的進行測量,上述器材中,電壓表應選擇        ,電流表應選擇      (填寫字母代號),請在方框內畫出實驗所用的電路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8分)
(1)如圖8所示是探究影響平行板電容器電容大小因素的實驗裝置。

①關于此實驗裝置中的靜電計,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選填選項前面的字母)
A.靜電計指針張角的大小反映了平行板電容器所帶電荷量的多少
B.靜電計指針張角的大小反映了平行板電容器兩板間電壓的大小
C.靜電計的外殼與A板相連接后可不接地
D.可以用量程為3V的電壓表替代靜電計
②讓圓形平行板電容器帶電后,靜電計的指針偏轉一定角度。不改變A,B兩板所帶的電荷,且保持兩極在豎直平面內。開始時兩板正對,現要使靜電計指針偏角變大,下列做法中可行的            。(選填選項前面的字母)
A.保持B板小動,A板向上平移
B.保持B板不動,A板向右平移
C.保持A、B兩板不動,在A、B之間插入一塊絕緣介質板
(2)在探究單擺周期與擺長關系的實驗中,
①關于安裝儀器及測時的一些實驗操作,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選填選項前面的字母)
A.用米尺測出擺線的長度,記為擺長
B.先將擺球和擺線放在水平桌面上測量擺長,再將單擺懸掛在鐵架臺上
C.使擺線偏離豎直方向某一角度(接近5°),然后靜止釋放擺球
D.測出擺球兩次通過最低點的時間間隔記為此單擺振動的周期
②實驗測得的數據如下表所示。
次數
1
2
3
4
5
擺長
80.00
90.00
100.00
110.00
120.00
30次全振動時間
53.8
56.9
60.0
62.8
65.7
振動周期
1.79
1.90
2.00
2.09
2.19
振動周期的平方
3.20
3.61
4.00
4.37
4.80
 
請將笫三次的測鼙數據標在圖9中,并在圖9中作出T2變化的關系圖象。

③根據數據及圖象可知單擺周期的平方與擺長的關系是     。
④根據圖象,可求得當地的重力加速度為          m/s2。(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10分)
在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電池電動勢和內電阻的實驗中:
(1)請你用實線代替導線把實物圖連成實驗電路,注意兩個電表選用適當量程,并要求滑動變阻器的滑動片在左端時其電阻值最大;

(2)某同學記錄的6組數據見表,試根據這些數據在圖中畫出UI圖線,根據圖線求出電池的電動勢E=_______V,內阻r=_______Ω(結果要求保留到小數點后兩位)。
 
1
2
3
4
5
6
U/V
1.37
1.32
1.24
1.16
1.10
1.05
I/A
0.12
0.20
0.31
0.32
0.50
0.5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1)(5分)某同學用螺旋測微器測量一銅絲的直徑,測微器的示數如圖所示,該銅絲的直徑為__________mm。

(2)(13分)右圖為一電學實驗的實物連線圖。該實驗可用來測量待測電阻Rx的阻值(約500Ω). 圖中兩具電壓表量程相同, 內阻都很大. 實驗步驟如下:

①調節(jié)電阻箱,使它的阻值R0與待測電阻的阻值接近;將滑動變阻器的滑動頭調到最右端。
②合上開關S。
③將滑動變阻器的滑動頭向左端滑動,使兩個電壓表指針都有明顯偏轉。
④記下兩個電壓表的讀數U1U2
⑤多次改變滑動變阻器滑動頭的位置,記下的多組讀數U1U2
⑥求Rx的平均值。
回答下面問題:
(Ⅰ)根據實物連線圖在虛線框內畫出實驗的電路原理圖,其中電阻箱的符號為,滑動變阻器的符號為,其余器材用通用的符號表示。

(Ⅱ)不計電壓表內阻的影響,用U1、U2R0表示Rx的公式為Rx=___________。
(Ⅲ)考慮電壓表內阻的影響, 用U1U2、R0、的內阻r1的內阻r2表示Rx的公式為Rx=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13分)一只量程為1V,內阻Rv約900Ω的電壓表是由小量程電流表改裝而成的,現要測量它的內阻,并對它進行校對.實驗室提供了以下可供選擇的器材:
A.待測電壓表
B.標準電壓表(量程1V)
C.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1000Ω,額定電流0.1A
D.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10Ω,額定電流1A
E.電阻箱:最大阻值999.9Ω,阻值最小改變量0.1Ω
F.電阻箱:最大阻值99.9Ω,阻值最小改變量0.1Ω
G.電池組:電動勢為3V,內阻約1Ω
另外還有導線、開關若干.
(1)為了用半偏法測量該電壓表的內阻,某同學設計了兩種電路,如圖甲、乙所示.要使測量較精確,應選擇____________電路.在儀器的選擇上,除了電池組、導線、開關和待測電壓表之外,還應從提供的器材中選擇_______________(用器材前的序號字母表示).用上述方法測出電壓表內阻的測量值RV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電壓表內阻真實值.

(2)在對該電壓表進行校對時,這位同學已經選好了實驗器材,如圖所示.若要求對電壓表的每一個刻度都要進行校對,請你畫出該實驗的原理電路圖,并將這些器材連接成測量電路,最后在滑動變阻器上方標出所選器材的序號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一量程為0.6 A的電流表,其刻度盤如圖所示,今在此電流表的兩端間并聯一電阻,其阻值等于該電流表內阻的,使之成為一新的電流表,則圖示的刻度盤上的每一小格表示________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條形磁鐵插在閉合線圈中,如圖所示,磁鐵向外拔出過程中,甲同學判定線圈上感應電流方向由右向左,理由是條形磁鐵外部磁感線從北極發(fā)出進入南極,所以穿過線圈的原磁場方向向下……;乙同學判定線圈上感應電流方由左向右,理由是條形磁鐵內部磁感線由S極指向N極,所以穿過線圈的原磁場方向向上…….你認為_______同學判定的結果正確。正確的理由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一電流表頭的滿偏電流,內阻,欲將其改裝成如圖所示的兩個量程的電壓表,則  Ω,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