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
①下列操作正確且必要的有______。
A. 用秒表測出重物下落的時間
B. 用天平稱出重物的質量
C. 裝配好器材,接通電源,松開紙帶,讓重物自由下落
D. 在點跡清晰的紙帶上,沿重物下落的方向,依次取若干個連續(xù)的點并標記,作為 測量點
②某小組的同學,用6V、50Hz的打點計時器打出的一 條紙帶,如圖所示,0為重錘下落的起點,選取的測量點為A、 B、C、D、E, F,各測量點到O點的距離h已標在測量點下面。打點計時器打C點時,重物下落的速度V0=______m/s(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分別求出打其他各點時的速度v;作 v2—h關系圖像如圖所示,圖線是一條直線,則該實驗______(選填“能”或“不能”)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③該小組的同學利用在②中得到的V2-h關系圖像求本地的重力加速度。則g=______m/s2。(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①CD ;   ②1.56 ; 能 ;      ③9.70~9.90都給分

試題分析:①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減少的重力勢能等于增加的動能,mgh=,可知,不必測時間和物體的質量,AB錯;使用打點計時器時要求先接通電源,后松開紙帶,C對;對所選紙帶的要求是在點跡清晰的紙帶上,沿重物下落的方向,依次取若干個連續(xù)的點并標記,作為 測量點,D對,所以選擇CD。   ②=1.56m/s,因圖線是一條直線,故能驗證機械能守恒
③由mgh=得v2=2gh,結合圖象可知斜率K=2g,所以g=9.80 m/s2。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同學在做“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實驗時,利用坐標紙記下了橡皮筋的結點位置O點以及兩只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大小,如圖所示
.
(1)試在圖中作出無實驗誤差情況下F1和F2的合力圖示,并用F表示此力.
(2)有關此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兩彈簧測力計的拉力不能同時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而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是分力
C.兩次拉橡皮筋時,需將橡皮筋結點拉到同一位置O,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證兩次彈簧測力計拉力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只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證橡皮筋結點位置不變,只需調整另一只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大小即可
(3)如圖所示是甲和乙兩位同學在做以上實驗時得到的結果,其中一個實驗比較符合實驗事實的是________.(力F′是用一只彈簧測力計拉時的圖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在“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的實驗中, 實驗室提供了以下器材:電火花打點計時器、一端附有滑輪的長木板、小車、紙帶、細繩、鉤碼、刻度尺、交流電源、秒表、彈簧測力計.其中在本實驗中不需要的器材是                     
(2)如圖所示,是某同學由打點計時器得到的表示小車運動過程的一條清晰紙帶,打點計時器打點的時間間隔T=0.02 s,將紙帶上每隔四個點(圖上沒畫出)按打點順序依次標為A、B、C……,其中x1=7.05 cm、x2=7.68 cm、x3=8.33 cm、x4=8.95 cm、x5=9.61 cm、x6=10.26 cm.

下表列出了打點計時器打下B、C、F時小車的瞬時速度,請在表中填入打點計時器打下D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
位置
B
C
D
E
F
速度/(m·s 1)
0.737
0.801
 
0.928
0.994
(3) 以A點為計時起點,在坐標圖中畫出小車的速度—時間關系圖線.(畫在答卷上)

(4)根據你畫出的小車的速度—時間關系圖線計算出的小車的加速度a=______m/s2. 方向是         (填A→B ,或B→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4分)下圖中千分尺的讀數是A          mm,  B           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5分)用如圖甲所示的 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 恒定律,質量m =1OOg 的重物拖動紙帶自由下 落,打點計時器在紙帶 上打出一系列點.如圖 乙所示為選取的一條符 合實驗要求的紙帶,O 點為打出的第一個點,A、B、C為從合適位置 開始選取的三個連續(xù)的點(其它點未畫出).已知打點計時器每隔0.02s打一次點,當地的重力加速度 g=9.80m/s2.那么:

(1)根據圖上所得的數據,應取圖中O點和______點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2)從O點到所取點,鉤碼重力勢能減少量ΔEp=______J,動能增加量ΔEk=______J;(結果取3位有效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4分)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算出小車經過各計數點的瞬時速度為了計算加速度, 最合理的方法是(   )
A.依次算出通過連續(xù)兩計數點間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為小車的加速度?
B.根據實驗數據畫出v-t圖象,量取其傾角,由公式a=tanα求出加速度
C.根據實驗數據畫出v-t圖象,由圖象上相距較遠的兩點所對應的速度、時間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過連續(xù)兩個計數點間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為小車的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6分)為了簡單測量小木塊與水平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按以下步驟進行:
a.將一端固定在木板P上的輕彈簧置于水平桌面上,固定木板P,在桌面上標記彈簧自由端位置O.將小木塊接觸彈簧自由端(不栓接)并使其緩慢移至A位置,如圖1所示.
b.將小木塊從靜止開始釋放,小木塊運動至B位置停止.
c.將彈簧移至桌邊,使彈簧自由端位置O與桌邊緣對齊,如圖2所示,固定木板P,使小木塊接觸彈簧自由端(不栓接)并使其緩慢移至C位置,使,將小木塊從靜止開始釋放,小木塊落至水平地面D處,為O點在水平地面的豎直投影點.若已經測得OB距離為L,間豎直高度為h.小木塊可看做質點,不計空氣阻力.

①為測量小木塊與水平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還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                         
                      .(用文字和字母表示)
②寫出小木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的表達式:=                 .(用測得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將一單擺裝置豎直懸掛于某一深度為h(未知)且開口向下的小筒中(單擺的下部分露于筒外),如圖(甲)所示,將懸線拉離平衡位置一個小角度后由靜止釋放,設單擺振動過程中懸線不會碰到筒壁,如果本實驗的長度測量工具只能測量出筒的下端口到擺球球心間的距離,,并通過改變而測出對應的擺動周期T,再以T2為縱軸、為橫軸做出函數關系圖象,就可以通過此圖象得出小筒的深度h和當地重力加速度g。

①現有如下測量工具:
A.時鐘;B.秒表;C.天平;D.毫米刻度尺。本實驗所需的測量工具有
②如果實驗中所得到的T2,關系圖象如圖(乙)所示,那么真正的圖象應該是a,b, c中的    ;
③由圖象可知,小筒的深度h=        m;當地g=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某同學利用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物塊在水平桌面上的運動規(guī)律。物塊在重物的牽引下開始運動,重物落地后,物塊再運動一段距離停在桌面上(尚未到達滑輪處)。從紙帶上便于測量的點開始,每5個點取1個計數點,相鄰計數點間的距離如圖所示。打點計時器電源的頻率為50Hz。

①計數點5對應的速度大小為         m/s。(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②物塊減速運動過程中加速度的大小為a=      m/s2,(保留兩位有效數字)。若用來計算物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g為重力加速度),則計算結果比動摩擦因數的真實值                (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