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矩形ABCD位于勻強電場中,且與勻強電場方向平行.已知AB=2BC=4mA、BD的電勢分別為6V、2V、4V.初動能為24 eV、電荷量大小為4e的帶電粒子從A沿著AC方向射入電場,恰好經(jīng)過B,不計粒子的重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該粒子一定帶負電

B. 該粒子到達B點時的動能為40 eV

C. 該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大小為V/m

D. 該粒子到達B點時的電勢能為8 eV

【答案】AC

【解析】

AC.取AB中點為O,則O點的電勢為:

所以連接OD則為等勢面,因為電場強度與等勢面垂直且由高電勢指向低電勢,所以場強垂直OD斜向上,由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可可知電場力斜向下,故粒子帶負電;

又由題設條件可知設A點到OD的距離為d

所以電場強度為:

所以A正確;C正確.

BD.粒子從AB由動能定理可知:

代入數(shù)據(jù)得:

B錯誤,D錯誤.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一帶正電的點電荷固定于O點,兩虛線圓均以O為圓心,兩實線分別為帶電粒子MN先后在電場中運動的軌跡,ab、cd、e為軌跡和虛線圓的交點。不計重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M可能為電子,N可能為質子

B.N在從c點運動到d點的過程中電場力做正功

C.Nd點的電勢能等于它在c點的電勢能

D.Mb點的動能大于它在a點的動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繞中心軸轉動的圓筒內壁上,有一物體隨著圓筒一起轉動而未滑動.在圓筒的角速度增大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所受彈力逐漸增大,摩擦力大小一定不變

B.物體所受彈力不變,摩擦力大小減小了

C.物體所受的摩擦力與豎直方向的夾角不為零

D.物體所受彈力逐漸增大,摩擦力也一定逐漸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平行板ab組成的電容器與電源連接,在板間P處固定放置一帶負電的點電荷,平行板b接地,現(xiàn)將電容器的b板向下稍微移動,則( 。

A. 點電荷所受電場力增大

B. 點電荷在P處的電勢能減少

C. P點電勢降低

D. 電容器的帶電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abc是圓的內接三角形,其中O為圓心,∠a30°,∠c90°gf為垂直ac的直徑,有一勻強電場,電場方向與三角形所在平面平行。位于a處的粒子源向平面內各個方向發(fā)射初速度大小相同、電荷量為e的粒子,其中到達b點的粒子動能增加eV,達到c點的粒子動能增加eV。若忽略粒子的重力和粒子間的相互作用,則到達圓周上g點和f點的粒子動能增量分別為( )

A.eV、2eV

B.2eV、eV

C.2eV、0

D.eV、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光滑絕緣的水平面上放置一個質量m=0.2kg、帶電荷量q=5×10-4C的帶正電小球,小球系在長L=0.5m的絕緣細線上,線的另一端固定在O點.整個裝置置于勻強電場中,電場方向與水平面平行且沿OA方向,如圖所示(此圖為俯視圖).現(xiàn)給小球一個初速度使其繞O點做圓周運動,小球經(jīng)過A點時細線的張力F=140N,小球在運動過程中,最大動能比最小動能大20J,小球可視為質點.

1)求電場強度的大。

2)求運動過程中小球的最小動能.

3)若小球運動到動能最小的位置時細線被剪斷,則小球經(jīng)多長時間其動能與在A點時的動能相等,此時小球距A點多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運動和力的關系,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在恒定合力作用下,可能做直線運動、也可能做曲線運動

B.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受到的合力可能為零、但加速度不為零

C.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受到的合力是變力、但大小是不變的

D.做曲線運動的物體,速度可能不變、但加速度一定是變化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用三根細線ab、c將兩個小球12懸掛起來,靜止在豎直面內,已知兩球重均為G,細線a與豎直方向夾角為30°,細線c水平。關于三根細線ab、c的拉力Ta、Tb、Tc大小的比較正確的是

A.Ta一定小于Tb

B.Ta一定大于Tc

C.Ta可能小于Tc

D.Tb可能小于T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A、B是兩個靠摩擦傳動的靠背輪,A是主動輪,B是從動輪,它們的半徑RA=2RBab兩點在輪的邊緣,cd在各輪半徑的中點,下列判斷正確的有

A. va=2vbB. ωb=2ωaC. vc=vaD. ωb=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