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汽車在一條平直公路上行駛,其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一致,F(xiàn)有加速度減小時的四種說法其中正確的是:(

A. 汽車的速度也減小

B. 汽車的速度仍在增大

C. 當加速度減小到零時,汽車的速度達到最大

D. 當加速度減小到零時,汽車靜止

【答案】BC

【解析】

A、B、因為汽車的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一致,汽車所受的合外力與速度方向一致,所以汽車的速度在增大;A錯誤,B正確.

C、D、汽車的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一致,汽車的速度不斷增大,當加速度減小到零時,速度不再變化,則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達到最大;C正確,D錯誤.

故選B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列簡諧橫波,在t=0.6s時刻的圖像如下圖甲所示,此時,P、Q兩質(zhì)點的位移大小均為1cm,波上A質(zhì)點的振動圖像如圖乙所示,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這列波的波速是m/s

B. t=0.6s開始,緊接著的Δt=0.6s時間內(nèi),A質(zhì)點通過的路程是10m

C. t=0.6s開始,質(zhì)點P比質(zhì)點Q早0.4s回到平衡位置

D. 若該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一個尺寸為30m的障礙物能發(fā)生明顯衍射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彈簧振子以O點為平衡位置,B、C兩點間做簡諧運動,t0時刻振子從O、B間的P點以速度vB點運動;在t0.2 s,振子速度第一次變?yōu)椋?/span>v;在t0.5 s,振子速度第二次變?yōu)椋?/span>v.

(1)求彈簧振子振動周期T

(2)B、C之間的距離為25 cm求振子在4.0 s內(nèi)通過的路程;

(3)B、C之間的距離為25 cm.從平衡位置計時,寫出彈簧振子位移表達式,并畫出彈簧振子的振動圖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有長為L=2m、寬為d=0.5m的光滑金屬“U”型導軌,導軌右端接有R=1Ω的電阻,在“U”型導軌右側(cè)l=1m范圍內(nèi)存在垂直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且磁感應強度隨時間變化規(guī)律如圖乙所示.在t=0時刻,質(zhì)量為m=0.1kg、內(nèi)阻r=1Ω導體棒ab以v0=1m/s的初速度從導軌的左端開始向右運動,導軌的電阻忽略不計,g取10m/s2

(1)求第一秒內(nèi)流過ab電流的大小及方向;

(2)求ab棒進磁場瞬間的加速度大小;

(3)導體棒最終停止在導軌上,求全過程回路中產(chǎn)生的焦耳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球從3m高處落下,被地板彈回,在1m高處被接住。那么,小球從落下到被接住過程,通過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別是( )

A. 4m,3m

B. 3m,1m

C. 3m,2m

D. 4m,2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平均速度即為速度的平均值 B. 瞬時速率是指瞬時速度的大小

C. 瞬時速度是物體通過某一位置時的速度 D. 子彈以v從槍口射出,v是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嫦娥一號發(fā)射后先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經(jīng)多次變軌,最終進入距月面h=200公里的圓形工作軌道,開始進行科學探測活動。設(shè)月球半徑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萬有引力常量為G,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嫦娥一號繞月球運行的周期為

B. 由題目條件可知月球的平均密度為

C. 嫦娥一號在工作軌道上的繞行速度為

D. 在嫦娥一號的工作軌道處的重力加速度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加速度的方向可能與末速度的方向相反

B. 物體運動的速度一定隨著加速度的減小而減小

C. 物體運動的速度增大,加速度一定隨著增大

D. 加速度的方向一定與速度變化量的方向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靜止放置一輛小車A,質(zhì)量,上表面光滑,可視為質(zhì)點的物塊B置于A的最右端,B的質(zhì)量,現(xiàn)對A施加一個水平向右的恒力F=10 N,A運動一段時間后,小車左端固定的擋板與B發(fā)生碰撞,碰撞時間極短,碰后A、B黏合在一起,共同在F的作用下繼續(xù)運動,碰撞后經(jīng)時間t=0.6 s,二者的速度達到:

(1)A開始運動時加速度a的大小;

(2)A、B碰撞后瞬間的共同速度的大小;

(3)A的上表面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