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甲是“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實驗裝置圖
(1) 在實驗前應(  )
A.將斜槽的末端切線調(diào)成水平
B.將木板校準到豎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與小球下落的豎直平面平行
C.在白紙上記錄斜槽末端槽口的位置O,作為小球做平拋運動的起點和所建坐標系的原點
D.測出平拋小球的質(zhì)量
(2)圖乙是正確實驗取得的數(shù)據(jù),其中O為拋出點,則此小球作平拋運動的初速度為________m/s;
(3)在另一次實驗中將白紙換成方格紙,每小格的邊長L=5cm,通過實驗,記錄了小球在運動途中的三個位置,如圖丙所示,則該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初速度為_______m/s;B點的豎直分速度為_______m/s。            
(1)AB ;(2) 1.6m/s ; (3)1.5m/s; 2m/s

試題分析:(1) 在實驗前應:將斜槽的末端切線調(diào)成水平;將木板校準到豎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與小球下落的豎直平面平行;在白紙上記錄斜槽末端以上距離槽口為小球的半徑R的位置O,作為小球做平拋運動的起點和所建坐標系的原點;此實驗不需要測出平拋小球的質(zhì)量;故選AB。(2)根據(jù),可得,所以初速度;(3)因為ABC三點的水平距離相等,故,根據(jù),可得,所以初速度;根據(jù)豎直方向的運動規(guī)律,因為,可知拋出點距離B點的豎直距離為4L,水平距離為6L,即從拋出到到達B點的時間為2T,則B點的豎直分速度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要驗證重錘下落時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等于它動能的增加量,以下操作步驟中不必要的或錯誤的是( 。
A.用天平稱出重錘的質(zhì)量
B.把電火花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鐵架臺上,并用導線把它與低壓交流電源連接起來
C.把紙帶的一端固定在重錘上,另一端穿過計時器的限位孔,把重錘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D.用秒表測出重錘下落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8分)在“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量的關系”的實驗中,裝置如圖甲所示,實驗時先測出不掛鉤碼時彈簧的自然長度,再將5個鉤碼逐個掛在彈簧的下端,每次測出相應的彈簧總長度。

(1)某同學通過以上測量后把6組數(shù)據(jù)描點在坐標圖乙中,請作出F-L圖線;
(2)由此圖線可得出該彈簧的原長L0=__________cm,勁度系數(shù)k=___________N/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1)該同學開始實驗時情形如圖所示,接通電源釋放紙帶。請指出該同學在實驗操作中存在的兩處明顯錯誤或不當?shù)牡胤剑?br />①       ;②       。
(2)該同學經(jīng)修改錯誤并正確操作, 讓質(zhì)量為1kg的重錘下落,通過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記錄運動過程,打點計時器所接電源為頻率是50 Hz的交變電源,紙帶打點如下圖所示.

紙帶上O點為重錘自由下落時的打點起點(O、A間有點未畫出),選取的計數(shù)點A、B、C、D依次間隔一個點(圖中未畫出),各計數(shù)點與O點距離如圖所示,單位為mm,重力加速度為9.8m/s2,則:(結(jié)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根據(jù)紙帶,打點計時器打下B點時,重錘速度vB       ,重錘動能EkB       從開始下落算起,打點計時器記錄B點時,重錘勢能減少量為      .由此可以得到的實驗結(jié)論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9分)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打點計時器接在電壓為U、頻率為f=50Hz的交流電源上,在實驗中得到一條理想紙帶,如圖所示.選取紙帶上打出的連續(xù)5個點A,B,C,D,E,測出A點距起始點O的距離為x0 =4.70cm,點A、C間的距離為x1=4.51cm,點C、E間的距離x2="6.02" cm已知重物的質(zhì)量為m=l.00kg,當?shù)氐闹亓铀俣葹間= 9.80 m/s2,則

(1)從打下起始點O到打下C點的過程中,重物重力勢能的減少量△EP=      ,重物動能的增加量
ΔEk               
(2)根據(jù)題中提供的條件,還可求出重物實際下落的加速度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可以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zhì)量、物體受力的關系。小車上固定一個盒子,盒子內(nèi)盛有沙子。沙桶的總質(zhì)量(包括桶以及桶內(nèi)沙子質(zhì)量)記為m,小車的總質(zhì)量(包括車、盒子及盒內(nèi)沙子質(zhì)量)記為M。

(1)在該實驗中必須采用控制變量法,若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的關系應保持_________不變,用桶以及桶內(nèi)沙子所受的重力作為_________________,用打點計時器測小車的加速度,實驗時打出的紙帶如圖所示,每兩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沒有畫出來,圖中上面的數(shù)字為相鄰兩點間的距離,打點計時器的電源頻率為50Hz。小車的加速度為______ m/s2(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2)改變沙子的質(zhì)量,多次重復測量.在某次實驗中根據(jù)測得的多組數(shù)據(jù)可畫出a-F關系圖線(如圖所示) 。
①分析此圖線的OA段可得出的實驗結(jié)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圖線的AB段明顯偏離直線,造成此誤差的主要原因是  (  )
A.小車與軌道之間存在摩擦
B.導軌保持了水平狀態(tài)
C.沙桶的總質(zhì)量太大
D.所用小車的質(zhì)量太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8分)如圖所示,A、B、C、D為物體做平拋運動過程中依次通過的四個點,通過某種方法把四個點記錄在了圖紙上,圖中的網(wǎng)格區(qū)域是由許多個正方形小方框構成(實驗時,紙張豎直放置.網(wǎng)格豎直線和重垂線平行),每個正方形小方框的邊長均為L=5cm.由于保存不當,紙張被污染了,導致C點的位置無法確定.現(xiàn)在想要用該實驗圖紙來研究平拋運動,()請回答以下問題:

(1)判斷A點是否為平拋的起始點       (填“是”或“不是”)
(2)從A運動到B所用的時間為        s
(3)該平拋運動的初速度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9分)測量小物塊Q與平板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AB是半徑足夠大的光滑四分之一圓弧軌道,與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點相切,C點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為C′。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天平稱出物塊Q的質(zhì)量m;
②測量出軌道AB的半徑R、BC的長度L和CC′的長度h;
③將物塊Q在A點從靜止釋放,在物塊Q落地處標記其落點D;
④重復步驟③,共做10次;
⑤將10個落地點用一個盡量小的圓圍住,用米尺測量圓心到C ′ 的距離s。
⑴用實驗中的測量量表示:
(Ⅰ)物塊Q到達B點時的動能EkB=             ;
(Ⅱ)物塊Q到達C點時的動能EkC=            ;
(Ⅲ)在物塊Q從B運動到C的過程中,物塊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 =          ;
(Ⅳ)物塊Q與平板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
⑵回答下列問題:
(Ⅰ)實驗步驟④⑤的目的是                         。
(Ⅱ)已知實驗測得的μ值比實際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實驗中測量量的誤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個可能的原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實驗中
①某小組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采用控制變量法來研究在小車質(zhì)量不變的情況下,小車加速度與小車受力的關系.下列措施中正確的是(  )

A.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將木板一端墊高,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碼,使小車在繩的拉力作用下能勻速運動
B.每次改變小車所受的拉力時,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實驗中應先放小車,然后打開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D.在每次實驗中,應使小車和砝碼的質(zhì)量遠大于砂和小桶的總質(zhì)量
②如圖所示是某一次打點計時器打出的一條記錄小車運動的紙帶.取計數(shù)點A、B、C、D、E、F、G.紙帶上兩相鄰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T = 0.10s,用刻度尺測量出各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分別為AB=1.50cm,BC="3.88" cm,CD="6.26" cm,DE="8.67" cm,EF="11.08" cm,F(xiàn)G=13.49cm,則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a =  m/s2,打紙帶上C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大小v C =      m/s.(結(jié)果保留二位有效數(shù)字)

③某同學測得小車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小車質(zhì)量保持不變)
F/N
0.20
0.30
0.40
0.50
0.60
a/ m/s2
0.30
0.40
0.48
0.60
0.72
請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在坐標圖上作出a-F圖象;圖象不過坐標原點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