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qū)一中2009年高考模擬試卷
生物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下圖是某蛋白質的結構示意圖,其中“-S-S--”表示連接兩條相鄰肽鏈的二硫鍵。若該蛋白質由m個氨基酸構成,則每形成1mol該蛋白質,生成的水分子的摩爾數(shù)和減少的相對分子質量分別為
A.m,
B.(m一4),18(m一4)
C.(m一3),18(m,m一3)+4
D.(m,m一2),18(m一2)+4
2、下表列出了一個植物細胞在兩個不同的階段中細胞大小的一些數(shù)據(jù)。根據(jù)該細胞從階段I到階段Ⅱ所發(fā)生的變化,所作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階段I
階段Ⅱ
長度
26um
36 um
直徑
24 um
330 um
壁厚度
2 um
2 um
細胞體積
12.600 um3
336.000 um3
液泡體積
600 um3
273.000 um3
A細胞內蛋白質的合成量大于分解量
B.細胞內不合成纖維素
C.細胞吸收水分
D.細胞內含一定濃度的生長素
3、ATP熒光儀是專門用于快速檢測微生物數(shù)量的測試儀器。其工作原理是ATP的含量與活細胞的活性、種類和數(shù)量呈一定比例關系。ATP可以和蟲熒光素相互作用而發(fā)出生物光,光的強度和微生物的數(shù)量呈一定的比例關系。其反應式為:蟲熒光素+ATP+02
蟲熒光素(被氧化的)+AMP+C02+PPi(焦磷酸)+光。下列有關ATP及ATP熒光儀工作原理的敘述,錯誤的是
A檢測過程中ATP中的化學能轉變成光能
B熒光的強度反映出微生物的數(shù)量
C ATP釋放能量需要酶的參與
4、某生態(tài)凈化技術處理污水的流程表明,工業(yè)、生活污水流入有大量微生物的全封閉預處理系統(tǒng)后,再經(jīng)由水草、蚯蚓、草履蟲、綠藻、微生物等構成的人工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變成了清清的流水。則預處理系統(tǒng)中的微生物的異化作用類型及主要作用分別是
A需氧型;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
B厭氧型;除去污水中的顆粒
C兼氧型;使污水沉淀
D厭氧型;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
5、櫻花和月季同屬薔薇科植物,前者先開花后出葉,后者先出葉后開花。那么下列關于櫻花和月季開花時期植株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以及開花時各自體內能量轉化形式的敘述,正確的一組是 ①植物從土壤中吸收的養(yǎng)料 ②葉的光合作用 ③上一年植物體內儲存的營養(yǎng)物質 ④只存在化學能轉換 ⑤光能轉換和化學能轉換同時存在
A櫻花①③④;月季②④⑤ B櫻花③⑤;月季②④
C.櫻花②⑤;月季②⑤ D.櫻花③④;月季②⑤
6、用燕麥幼苗做如下圖所示的兩組實驗,甲組:將切下的胚芽鞘尖端③水平放置,分別取兩個瓊脂塊①、②緊貼在③的切面上,數(shù)小時后如甲圖所示處理。乙組:將附有瓊脂塊X和Y的胚芽鞘頂端放在旋轉器上勻速旋轉,數(shù)小時后如乙圖所示處理。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⑤將直立生長學科網(wǎng)
B. 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④將向左彎曲生長學科網(wǎng)
C. ④的右側生長素多,右側生長快 學科網(wǎng)
D. ⑤的兩側生長素濃度不相等學科網(wǎng)
7、下圖示人類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種類數(shù)量隨年齡增長發(fā)生的變化的描述,其中正確的是
8、制作DNA雙螺旋模型時,各“組件”之間需要連接。下列連接中,錯誤的是
9、1950年,為除去對農(nóng)作物構成重大危害的兔,澳洲使用了能導致兔死亡的病毒。下圖是6年間對兔的死亡率和病毒的毒性變化的調查結果圖。生物學家從結果中得知一個事實,即兔因發(fā)生遺傳性的變異而對病毒產(chǎn)生抗性;病毒也因遺傳性的變異導致毒性減弱。以此為根據(jù)得出如下結論:在較短的期間內,兔和病毒已協(xié)同進化了。關于兔和病毒進化的說明中,正確的原因是
A. 隔離、自然選擇. B.隔離、突變
C .自然選擇、定向變異 D.自然選擇、突變
10、生態(tài)學家P.八Haefner對褐蝦在不同含鹽量和不同溫度條件下的耐受能力進行了研究。其研究的部分數(shù)據(jù)繪成下圖曲線(曲線旁的百分比為褐蝦死亡率)。據(jù)圖分析不正確的是
A 與
B.在
C.在
D.由上圖可見,溫度和鹽度等因子共同影響生物的生命活動
11、
①腎上腺素分泌 ②呼吸頻率加快 ③細胞大多以無氧呼吸獲得能量 ④心率加快 ⑤立毛肌收縮⑥血管舒張
A①③ B②⑤ C②④ D.③⑥
12、下圖表示細胞分裂時細胞內每條染色體所含DNA隨分裂過程所發(fā)生的變化曲線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曲線表示的細胞分裂一定是有絲分裂
B.曲線表示的細胞分裂一定是減數(shù)分裂
C.cd對應的時期是后期開始時
D.cd對應的時期是后期結束時
13、亞硝酸鹽可使DNA的某些堿基脫去氨基,堿基脫氨基后的變化如下,C轉變?yōu)閁(U與A配對),A轉變?yōu)镮(I為次黃嘌呤,與C配對),F(xiàn)有一個DNA片段為:
―AGTCG―①
―TCAGC―②
經(jīng)亞硝酸鹽作用后,若鏈①中的A、C發(fā)生脫氨基作用,則下列哪個片斷可能是其經(jīng)過兩輪復制后產(chǎn)生: ( )
A.―CGTTG― B.―GGTCG― C.―GGTTG― D.―CGTAG―
―GCAAC― ―CCAGG― ―CCAAC― ―GCATC―
14、禽流感是禽類流感病毒引起的,是一類對家禽和人類有直接或間接危害的傳染病,下列敘述中屬于體液免疫的是 ( )
①注射禽流感病毒疫苗,使機體產(chǎn)生抗體,與入侵的禽流感病毒結合,抑制病毒的活性
②在人體內使禽流感病毒失去感染人體細胞的能力
③效應T細胞產(chǎn)生淋巴因子發(fā)揮免疫效應
④形成沉淀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⑤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密切接觸,導致靶細胞裂解,釋放禽流感病毒
⑥將患病的家禽深埋處理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在細菌的連續(xù)培養(yǎng)過程中,要以一定速度不斷添加新的培養(yǎng)基,同時以同樣速度放出老的培養(yǎng)基。下圖表示培養(yǎng)基的稀釋率(培養(yǎng)基的更新速率)與培養(yǎng)容器中營養(yǎng)物質濃度、細菌代時(細菌數(shù)目增加一倍所需的時間)、細菌密度的關系。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在稀釋率很低的情況下,稀釋率的增加會導致細菌密度增加
B.稀釋率從a到b的變化過程中,細菌生長速率不斷提高
C.稀釋率超過b點后,營養(yǎng)物質濃度過高導致細菌死亡率增大,細菌密度降低
D.為持續(xù)高效地獲得發(fā)酵產(chǎn)品,應將稀釋率控制在b點附近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8分)16、下圖a示基因工程中經(jīng)常選用的載體―pBR322質粒,Ampr表示氨芐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表示四環(huán)素抗性基因。目的基因如果插入某抗性基因中,將使該基因失活,而不再具有相應的抗性。為了檢查載體是否導入原本沒有Ampr和Tetr的大腸桿菌,將大腸桿菌培養(yǎng)在含氨芐青霉素的培養(yǎng)基上,得到如圖b的結果(黑點表示菌落)。再將滅菌絨布按到圖b的培養(yǎng)基上,使絨布面沾上菌落,然后將絨布平移按到含四環(huán)素的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得到如圖c的結果(空圈表示與b對照無菌落的位置)。據(jù)此分析并回答:
(1)pBR322質粒的基本組成單位是 。該基因工程中,質粒上的Amrr、Tetr稱為 基因。
(2)與圖c空圈相對應的圖b中的菌落表現(xiàn)型是 ,由此說明目的基因插入了 中。
(3)將大腸桿菌培養(yǎng)在含氧芐青霉素、四環(huán)素培養(yǎng)基上的過程,屬于基因工程基本操作中的 步驟。該基因工程中的受體細胞是 。
(4)若用pBR322質粒作為載體,通過基因工程生產(chǎn)食品,是否存在食品安全性問題?試說明理由。 ,
。
(14分)17、某校高二生物研究性學習小組在暑假進行的遺傳病社會調查中發(fā)現(xiàn)一家庭的一位男孩患一種單基因遺傳。ㄊ芤粚駼,b控制)。進一步調查,發(fā)現(xiàn)該男孩的外祖母、兩個舅舅和祖父都患此病,而他的祖母、外祖父,兩個姑姑,父親、母親都正常。請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
(1)請根據(jù)這個男孩及其相關的家庭成員的情況,繪制遺傳系譜圖(圖例:O――正常女性,●――患病女性,□――正常男性;■――患病男性)
(2)該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 染色體,屬 性遺傳病,請簡要說明原因?
(3)按上述推論,該患病男孩成年后與表現(xiàn)型正常的女性結婚(該女性家族史中無此。,你認為其后代是否會患此?請用遺傳圖解說明。
(7分)18、下列圖示中甲、乙顯示植物光合作用強度與環(huán)境因素之間的關系和相關生理過程:丙、丁表示種植蔬菜的大棚剖面圖(棚頂?shù)牟菹怯貌葜瞥傻母采w物)和一天中大棚內CO2濃度變化的曲線,其中在c―d期間打開大棚通風口。請根據(jù)圖中信息回答:
(1)圖甲中,OS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 , B點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
(2)圖乙中的“1”過程是在 上進行的。
(3)圖丙表示在白天大棚經(jīng)常要打開通風口進行通風處理,這樣的操作主要是出于怎樣的考慮? 。
(4)從圖丁曲線變化分析,增施CO2氣肥比較好的區(qū)段是 。
A.a(chǎn)―b B.b―c C.b―d D.c―d
(5)大棚中需要不斷補充CO2氣肥,對于大棚溫室里的農(nóng)作物來說,通過增施有機肥料,可以增加溫室中CO2的含量,原因是 。
(11分)19、某生物小組同學研究發(fā)現(xiàn),鳳仙花的花粉萌發(fā)與很多因素有關,如蔗糖和硼酸的質量濃度不同對花粉的萌發(fā)有很大的影響。為了“探究蔗糖和硼酸影響花粉管萌發(fā)的最適濃度組合”,他們進行了下述實驗。
(1)配制培養(yǎng)液:
按照研究目的,配制9組不同濃度的培養(yǎng)液,如下表所示,其他成分相同。不同實驗組間的差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材料:剛開放的鳳仙花的成熟花朵。
(3)實驗過程:在載玻片上滴加不同組的培養(yǎng)液,將等量的少許花粉撒在培養(yǎng)液的表面上,切忌猛烈晃動,以免花粉下沉。此操作的目的是避免花粉萌發(fā)時______。在載玻片上加蓋培養(yǎng)皿,防止水分蒸發(fā)。
(4)觀察記錄:在
(5)實驗結果分析:
①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分析可知______的處理組的蔗糖和硼酸濃度為花粉管萌發(fā)生長的最適組合。
②在記錄數(shù)據(jù)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還可以得到如下結果:
③如欲分析高、中、低三個蔗糖溶液濃度對花粉管萌發(fā)的作用大小,應該比較______(用相應的字母回答)。
④如果N1、N2、N3之間的差異比N4、N5、N6之間的差異更顯著,則可以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討論:本實驗配制的培養(yǎng)基不需要滅菌,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通過認真識圖可知,該蛋白質含有3條肽鏈,其中一條是環(huán)狀肽鏈。對于環(huán)狀肽鏈來說。失水數(shù)等于氨基酸數(shù)。該蛋白質還含有2個二硫鍵,所以還要失去4個H
2、B
3.D 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及真菌界的生物和無細胞結構的病毒都屬于微生物,ATP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營養(yǎng)物質的分解會產(chǎn)生ATP,在此過程中,有的生物需要氧氣,如硝化細菌;有的生物不需要氧氣,如乳酸菌。
4、D 在完全封閉環(huán)境中生存的微生物,其異化作用的類型是厭氧型,同化作用的類型是異養(yǎng)型,以現(xiàn)存有機物為食物,即靠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得以生存
5、D
6、D 甲組中, 因重力的作用,瓊脂塊②生長素多,右側生長快,胚芽鞘④將向左彎曲生長;乙組中,胚芽鞘頂端放在旋轉器上勻速旋轉時,胚芽鞘頂端均接受了光照,瓊脂塊X和Y生長素含量相等,胚芽鞘⑤將直立生長。
7、C 非條件反射是生來就有的,不學就會的低級反射活動;條件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在生活、學習、工作中通過學習形成的,是后天性行為,須在大腦皮層的參與下完成的高級反射活動,其數(shù)量會隨生活閱歷的增加而增多
8、B 9、D
10、C C選項應該是在此條件下,只有10%的褐蝦死亡。
11、D
12、C 每條染色體上DNA經(jīng)復制后由1變?yōu)?,著絲點分開后又恢復到1。故b點表示分裂時復制完成,cd點表示著絲點分開,即后期開始。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都如此。
13、C 鏈①中的A、C發(fā)生脫氨基作用轉變?yōu)椋璉GTUG-,以其為模板復制產(chǎn)生的新鏈為
-CCAAC-,所以可產(chǎn)生答案C所示片斷
14、D
15、C 當稀釋率超過b點,細菌的密度降低的原因不是因為細菌的死亡率增大,此時,細菌的代時越來越短,表示繁殖速率越來越大,死亡率應減少。密度降低的原因是由于此時培養(yǎng)液更新過快,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減少以及有部分細菌隨著培養(yǎng)液一同流出,所以造成細菌密度降低。
16、(8分)(1)脫氧核苷酸,標記。(2)能抗氨芐青霉素,但不能抗四環(huán)素,Tetr 。
(3)篩選含目的基因的受體細胞,大腸桿菌。
(4)存在,Ampr 、Tetr控制合成的物質在人體內發(fā)揮作用,使人體內的細菌抗藥性增強,服用的藥物藥效減弱。
17、(14分)(1)遺傳系譜圖
I
II
III
標明代別(I、II、III)……(1分)
成員完整……………………(1分)
患病者圖譜正確……………(2分)
(2)X(1分) 隱(1分)
由正常夫婦生下有病孩子可知該病為隱性遺傳。1分)。
又外祖母患病,兩個舅舅都患。1分),且整個家庭男性患者明顯多于女性患者(1分),
因此該病最可能為X染色體上的隱性遺傳病。
(2)不會患。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