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背景資料:從2008年1月10日—2月8日,我國南方地區(qū)19個。▍^(qū)、市)先后經(jīng)歷了四次低溫、雨雪以及冰凍天氣過程:這次氣象災害在很多地方都有50年一遇,部分地區(qū)甚至達了百年一遇的凍雨和雪災。其中湖南、湖北、貴州、廣西、江西、安徽等6。ㄗ灾螀^(qū))受災最為嚴重。農(nóng)作物受災面積和直接經(jīng)濟損失,均已經(jīng)超過去年全年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造成的損失。據(jù)此完成下列問題。
(1)世界氣象組織專家?guī)祚R爾·科利認為,拉尼娜現(xiàn)象是造成中國南方冰雪災害的原因之一。拉尼娜現(xiàn)象發(fā)生進,下圖中的東風勢力 (增強減弱)。請用箭頭在下圖中標出高空與低空的氣流運動方向,完成海洋與大氣相互作用模式圖。
(2)簡述拉尼娜現(xiàn)象對我國南方和赤道附近南美洲西海岸氣候的影響。
(3)簡述拉尼娜現(xiàn)象對秘魯海區(qū)漁業(yè)的影響?
(4)與南方其他地區(qū)相比,下圖中的A地區(qū)受冰雪災害的影響要小一些,試分析自然原因。
材料一:隋唐時期江南地區(qū)的土地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fā)。在河灘、湖濱淺水之處筑堤,用提圈圍出土地而卷圍起來的田叫做圍田,或叫圩田。在山中把荒野開辟為耕地,往往采取防火燒山的辦法,草木被燒去之后,稍加平整,即可播種。這種方法古人叫做“畬田”或“畬種”,唐人多稱為“燒畬”或“火田”“火耕田”。
(5)隋唐時期圩田更加普遍,開墾山地的現(xiàn)象也很多,主要原因是什么?應當如何評價“圩田”、“畬田”的發(fā)展?
材料二 “三年兩決口,災害年年有”,是對千古黃河的真實寫照,而“黃河寧,天下平”更成為中華民族美好愿望?梢哉f,沒有哪條河流像黃河一樣,讓華夏民族懷有如此復雜的情感——她既養(yǎng)育了這個民族,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明,又給這個民族帶來無窮無盡的災難。
(6)黃河流域哺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其中被英國撤切爾夫人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文明古跡是 。治理黃河,造福人民,一直是歷代統(tǒng)治者的美好愿望。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黃河流域興修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
材料三 史前的黃河流域,氣候宜人,大地富饒,成為我們這個民族繁衍生息的得天獨厚的所在。陜西的“藍田猿人”、“大荔人”,汾河流域的“丁村人”,內(nèi)蒙古河套地區(qū)的“河套人”,以及關中、豫西、晉南一帶為中心的“仰韶文化”等,都是廣布于黃河流域。查閱我國朝代的更迭,從公元前21世紀的夏王朝至今4100多年中,從西至 蘭,東抵開封,北到銀川,南達西安的廣闊區(qū)域里,在黃河流域建都的年代就有2400多年。我國鼎盛時期的六大古都之三——西安、洛陽、開封,全在黃河流域。
(7)黃河流域曾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得天獨厚的所在,但現(xiàn)今的黃河流域出現(xiàn)了嚴重的生存危機,請從歷史的角度分析黃河流域發(fā)生如此變化的原因。
下圖為我國某省區(qū)2008年一月中、下旬遭受冰凍災害程度分布示意圖。
材料 “風雪無情人有情”。雪災中也涌現(xiàn)不少感人事跡,據(jù)悉,貴陽是此次暴風雪的重災區(qū),不少自駕車主積極參加由政府和媒體聯(lián)手組辦的“綠絲帶”行動——在自家車右倒后鏡上掛綠絲帶,運送路上需要幫助的人,尤其是老弱婦孺。2008年1月28日,嘉禾縣供電公司職工肖建華在搶修供電線路時,因電桿意外斷裂,從10米桿上摔下來,搶救無效,因公殉職,獻出了年僅37歲的生命。在這次雪災中,他已經(jīng)連續(xù)工作80小時。
(8)運用人生價值觀的有關知識,結合材料談談“綠絲帶”行動的哲學啟示?
材料:2008年2月日,溫總理在慰問低溫冰凍災區(qū)時說,我最感動的是人民,特別是在抗災第一線獻出生命的那些人和他們在災害面前表現(xiàn)出的鎮(zhèn)定、勇敢和犧牲的精神。我們抗災救災工作要有黨的領導、政府的組織、指揮。我常聽到群眾自發(fā)地說出對黨和政府的感謝,但我認為真正應該感謝的,是人民!边@是總理近幾年第三次“糾正”群眾的 感謝。
(9)結合材料,運用政治常識有關知識分析說明為什么溫總理說“真正應該感謝的,是人民!”?
讀某類自然災害出現(xiàn)頻次圖,完成19-21題:
1.此圖反映的自然災害是( )
A.干旱 B.臺風
C.洪澇 D.寒潮
2.對圖中甲、乙兩區(qū)域災害多發(fā)時間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7、8月 B.甲——3、4、5月
C.乙——5、6月 D.乙——12、1、2月
3.圖中丙區(qū)域此類災害出現(xiàn)頻次大于周邊地區(qū)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集中,多暴雨 B.地勢低平,排水不暢
C.喀斯特地貌的影響 D.氣溫高,蒸發(fā)量大
臺灣花蓮海域2009年12月19日6.7級地震,閱讀材料,回答(2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臺灣花蓮海域2009年12月19日21時02分發(fā)生6.7級地震。全臺均有震感。正在臺中采訪的記者感受到先左右、再上下的搖晃。臺灣氣象部門表示,這是臺灣2009年最大的地震,屬于板塊擠壓造成的正常能量釋放。
1.地震釋放的能量越多,震級就越大,1976年唐山7.8級地震比2009年臺灣花蓮海域地震能量大,約 倍
2.臺灣省多地震,是因為其位于 地震帶, 板塊和 板塊交界處,這里的板塊邊界屬于 (生長界或消亡界)。臺北市位于震中的 方向,若其它條件相同,A、B兩地的地震烈度應該是 (填寫代號)
①相同 ②A大于B ③B大于A。除地震外,臺灣在每年夏秋受 影響,經(jīng)常釀成氣象災害。
3.“材料三”中出現(xiàn)了錯誤,請指出并改正。
錯誤:
改正:
4.寫出地震發(fā)生時可能會誘發(fā)的其他自然災害。
5.你認為如何才能減輕地震等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
6.根據(jù)材料二可知,臺灣島的氣候類型Ⅰ為 氣候,Ⅱ為 氣候。兩種氣候類型的界線向南彎曲,主要是 的緣故。與同緯度大陸相比,臺灣島的氣候具有較顯著的海洋性特征,氣溫年較差 ,降水豐沛。島內(nèi)自然資源種類多樣,除了森林、魚類、 、石油和硫磺外,由于地形和氣候的原因,還蘊藏著 資源。
閱讀分析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阿勒泰地區(qū)位于阿爾泰山脈西南部,冬季冷空氣從西北方入侵時,阿勒泰地區(qū)首當其沖。當降雪頻繁、累積降雪量過大時,就會造成嚴重雪災,當?shù)啬撩穹Q之為“白災”。
材料二:阿勒泰(48°N,88°E)多年平均氣溫、降水統(tǒng)計資料。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氣溫(℃) | -16 | -13 | -5 | 8 | 16 | 20 | 22 | 20 | 15 | 7 | -4 | -15 |
降水(mm) | 14 | 11 | 9 | 14 | 17 | 17 | 25 | 18 | 15 | 15 | 21 | 19 |
(1)根據(jù)材料分析阿勒泰地區(qū)的氣候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簡述阿勒泰地區(qū)冬季降水的主要成因,分析造成2010年該地區(qū)發(fā)生“白災”與北極地區(qū)氣候變冷的關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簡述“白災”對當?shù)啬撩裆a(chǎn)、生活的影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分)閱讀下面圖文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資料一:太平洋中的甲、乙兩島國示意圖
資料二 據(jù)中國地震臺網(wǎng)測定,北京時間2011年2月22日7時51分在乙國南島(南緯
43.4°,東經(jīng)172.7°)發(fā)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資料三 甲國礦產(chǎn)資源貧乏,,絕大部分工業(yè)原料依賴進口,產(chǎn)品銷往國際市場。乙國是經(jīng)濟發(fā)達國家,以農(nóng)牧業(yè)為主,農(nóng)牧產(chǎn)品出口占出口總量的50%。羊肉和奶制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糧食不能自給,需從澳大利亞進口。
(1)根據(jù)資料一,比較甲、乙兩國的地理位置特征。(10分)
(2)讀甲國降水量分布圖,圖例中①、②、③所表示的降水量數(shù)值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并簡述此種降水量分布現(xiàn)象的形成原因。(12分)
(3)地震發(fā)生時,甲國當?shù)貢r間為 (2分)
A.2月21日11時51分 B.2月22日3時51分
C.2月22日11時51分 D.2月23日3時51分
(4)甲乙兩國均多火山、地震災害,試解釋其形成原因。(4分)
(5)閱讀資料三,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兩國人口和城市均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區(qū)的主要原因。(8分)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