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將一條數(shù)軸在原點O和點B處各折一下,得到一條“折線數(shù)軸”.圖中點A表示﹣11,點B表示10,點C表示18,我們稱點A和點C在數(shù)軸上相距29個長度單位.動點P從點A出發(fā),以2單位/秒的速度沿著“折線數(shù)軸”的正方向運動,從點O運動到點B期間速度變?yōu)樵瓉淼囊话,之后立刻恢復原速;同時,動點Q從點C出發(fā),以1單位/秒的速度沿著數(shù)軸的負方向運動,從點B運動到點O期間速度變?yōu)樵瓉淼膬杀,之后也立刻恢復原速.設運動的時間為t秒.

問:(1)動點P從點A運動至C點需要多少時間?

2P、Q兩點相遇時,求出相遇點M所對應的數(shù)是多少;

3)求當t為何值時,PO兩點在數(shù)軸上相距的長度與Q、B兩點在數(shù)軸上相距的長度相等.

【答案】119.5秒;(2M所對應的數(shù)為5;(3t的值為3、6.75、10.518

【解析】

1)根據(jù)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時間,可得答案;

2)根據(jù)相遇時P,Q的時間相等,可得方程,根據(jù)解方程,可得答案;

3)根據(jù)POBQ的時間相等,可得方程,根據(jù)解方程,可得答案.

解:(1)點P運動至點C時,所需時間t11÷2+10÷1+8÷219.5(秒),

答:動點P從點A運動至C點需要19.5時間;

2)由題可知,P、Q兩點相遇在線段OB上于M處,設OMx

11÷2+x÷18÷1+10x÷2,

x5,

答:M所對應的數(shù)為5

3P、O兩點在數(shù)軸上相距的長度與Q、B兩點在數(shù)軸上相距的長度相等有4種可能:

動點QCB上,動點PAO上,

則:8t112t,解得:t3

動點QCB上,動點POB上,

則:8t=(t5.5×1,解得:t6.75

動點QBO上,動點POB上,

則:2t8)=(t5.5×1,解得:t10.5

動點QOA上,動點PBC上,

則:10+2t15.5)=t13+10,解得:t18,

綜上所述:t的值為3、6.7510.518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P為正方形ABCD的邊BC上一動點(PB、C不重合),連接AP,過點BBQAPCD于點Q,將△BQC沿BQ所在的直線對折得到△BQC′,延長QC′BA的延長線于點M

(1)試探究APBQ的數(shù)量關系,并證明你的結論;

(2)AB=3BP=2PC,求QM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和小華是同班同學,也是鄰居,某日早晨,小明740先出發(fā)去學校,走了一段后,在途中停下吃了早餐,后來發(fā)現(xiàn)上學時間快到了,就跑步到學校;小華離家后直接乘公共汽車到了學校.如圖是他們從家到學校已走的路程s(米)和所用時間t(分鐘)的關系圖.則下列說法中

①小明家與學校的距離1200米;

②小華乘坐公共汽車的速度是240/分;

③小華乘坐公共汽車后7:50與小明相遇;

④小華的出發(fā)時間不變,當小華由乘公共汽車變?yōu)榕懿,且跑步的速度?/span>100/分時,他們可以同時到達學校.其中正確的個數(shù)是(

A. 1 B. 2

C. 3 D.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給出了代數(shù)式﹣x2+bx+c與x的一些對應值:

x

﹣2

﹣1

0

1

2

3

﹣x2+bx+c

5

n

c

2

﹣3

﹣10

(1)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確定b,c,n的值;

(2)設y=﹣x2+bx+c,直接寫出0≤x≤2時y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已知拋物線經過坐標原點Ox軸上另一點E,頂點M的坐標為(2,4);矩形ABCD的頂點A與點O重合,AD、AB分別在x軸、y軸上,且AD=2,AB=3.

(1)求該拋物線所對應的函數(shù)關系式;

(2)將矩形ABCD以每秒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從如圖所示的位置沿x軸的正方向勻速平行移動,同時一動點P也以相同的速度從點A出發(fā)向B勻速移動,設它們運動的時間為t秒(0≤t≤3),直線AB與該拋物線的交點為N(如圖2所示).

①當t=時,判斷點P是否在直線ME上,并說明理由;

②設以P、N、C、D為頂點的多邊形面積為S,試問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這個最大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若干個工人裝卸一批貨物,每個工人的裝卸速度相同,如果這些工人同時工作,則需10小時裝卸完畢;現(xiàn)改變裝卸方式,開始一個人干,以后每隔t(整數(shù))小時增加一個人干,每個參加裝卸的人都一直干到裝卸完畢,且最后參加的一個人裝卸的時間是第一個人的,則按改變的方式裝卸,自始至終共需時間_____小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如圖,△ABC中,BO,CO分別是∠ABC和∠ACB的平分線,過O點的直線分別交AB、AC于點D、E,且DEBC.若AB=6 cm,AC=8 cm,則△ADE的周長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濟南某中學在參加“創(chuàng)文明城,點贊泉城”書畫比賽中,楊老師從全校30個班中隨機抽取了4個班(用A,B,C,D表示),對征集到的作鼎的數(shù)量進行了分析統(tǒng)計,制作了兩幅不完整的統(tǒng)計圖.

請根據(jù)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l)楊老師采用的調查方式是   (填“普查”或“抽樣調查”);

(2)請補充完整條形統(tǒng)計圖,并計算扇形統(tǒng)計圖中C班作品數(shù)量所對應的圓心角度數(shù)   

(3)請估計全校共征集作品的什數(shù).

(4)如果全枝征集的作品中有5件獲得一等獎,其中有3名作者是男生,2名作者是女生,現(xiàn)要在獲得一樣等獎的作者中選取兩人參加表彰座談會,請你用列表或樹狀圖的方法,求恰好選取的兩名學生性別相同的概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正比例函數(shù)的圖像與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像交于、兩點,過點垂直軸于點,連結.若的面積為2.

1)求的值;

2)直接寫出:①點坐標____________;點坐標_____________;②當時,的取值范圍__________________;

3軸上是否存在一點,使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點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