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要求設計實驗證明:某種鹽的水解是吸熱的。有四位同學分別作出如下回答,其中不正確的是( )
A.甲同學:將硝酸銨晶體溶于水,若水溫下降,說明硝酸銨水解是吸熱的
B.乙同學:用加熱的方法可以制備Fe(OH)3膠體,說明含F(xiàn)e3+的鹽水解是吸熱的
C.丙同學: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同濃度的熱的純堿溶液比冷的純堿溶液去油污效果好,說明碳酸鈉水解是吸熱的
D.丁同學:在醋酸鈉溶液中滴入酚酞試液,加熱(不考慮水蒸發(fā))后若紅色加深,說明醋酸鈉水解是吸熱的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6分)如圖所示,在粗糙水平臺階上放置一質(zhì)量m=0.5kg的小物塊,它與水平臺階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與臺階邊緣O點的距離s=5m。在臺階右側固定一個圓弧擋板,圓弧半徑R=1m,圓弧的圓心也在O點。今以O點為原點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xOy。現(xiàn)用F=5N的水平恒力拉動小物塊,一段時間后撤去拉力,小物塊最終水平拋出并擊中擋板。(,取g=10m/s2)
(1)若小物塊恰能擊中擋板上的P點(OP與水平方向夾角為37°),求其離開O點時的速度大。
(2)為使小物塊擊中擋板,求拉力F作用的最短時間;
(3)改變拉力F的作用時間,使小物塊擊中擋板的不同位置,求擊中擋板時小物塊動能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車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運動,其v–t圖象如圖所示,圖中△OPQ和△OQT的面積分別為s1和s2(s1<s2)。初始時,甲車在乙車前方s0處。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A.若s0=s1+s2,兩車不會相遇
B.若s0<s1,兩車相遇2次
C.若s0=s1,兩車相遇1次
D.若s0=s2,兩車相遇1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5分)高速公路上甲、乙兩車在同一車道上同向行駛,甲車在前,乙車在后,速度均為v0=30 m/s,相距x0=100 m。t=0時甲車遇緊急情況,之后甲、乙兩車的加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分別如圖甲、乙所示,以運動方向為正方向。
(1)兩車在0~9 s內(nèi)何時相距最近?最近距離是多少?
(2)若要保證t=12 s時乙車在甲車后109 m,則圖乙中a0應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8分)甲物體從陽臺自由下落,已知物體在下落過程中最后2 s內(nèi)的位移為60 m?諝庾枇Σ挥,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1)求陽臺離地面的高度。
(2)最后1s的平均速度為多少?
(3)若甲釋放2 s后,乙也從陽臺釋放,要甲、乙同時落地,需給乙多大的豎直向下的初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A、B、C三種強電解質(zhì),它們在水中電離出的離子如下表所示;
陽離子 | Na+、K+、Cu2+ |
陰離子 | SO42-、OH- |
上圖所示裝置中,甲、乙、丙三個燒杯依次分別盛放足量的A溶液、足量的B溶液、足量的C溶液,電極均為石墨電極。接通電源,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測得乙中c電極質(zhì)量增加了16 g。常溫下各燒杯中溶液的pH與電解時間(t)的關系圖如上。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
(1)M為電源的 (填“正”或“負”)極,電極b上發(fā)生的電極反應為 。
(2)計算電極e上生成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 。
(3)寫出乙燒杯的電解總反應; 。
(4)如果電解過程中B溶液中的金屬離子全部析出,此時電解能否繼續(xù)進行,為什么?
(5)要使丙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操作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從地面豎直上拋一物體A,同時在離地面某一高度處有一物體B自由下落,兩物體在空中同時到達同一高度時速度大小均為v,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上拋的初速度與B落地時速度大小相等,都是2v
B.兩物體在空中運動的時間相等
C.A上升的最大高度與B開始下落時的高度相同
D.兩物體在空中同時達到的同一高度處一定是B開始下落時高度的中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取8 g某有機物A(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32)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物中只有11 g CO2和9 g H2O,則A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元素,其分子式是_________;誤服A會使人中毒失明甚至死亡,其化學名稱為_________,寫出此物質(zhì)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按以下步驟可從合成(部分試劑和反應條件已略去)
(1)寫出有關物質(zhì)的結構簡式:
A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
(2)指出反應類型:
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D+E→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